[发明专利]自行车工具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3444.4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1/00 | 分类号: | B25F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北屯***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将自行车零件可能使用到的手工具整合为一的工具组,尤其是指在保持相同手工具数量下,能兼顾握持及携带方便性的特殊工具组。
背景技术
现有工具组如中国台湾专利I244411号专利前案所示般,其为了能将自行车零件可能使用到的手工具整合为一,须在本体一端枢设有第一工具单元,该第一工具单元由多个手工具所构成;本体另一端枢设有第二工具单元,该第二工具单元由多个工具所构成。
但是,该专利前案仍存在以下缺失: 1.由于第一、二工具单元对称配置在本体的两端,故该本体的长度须保持一定,无法缩减,如此一来,该工具组并无法随意放置于上衣口袋或裤袋内,即便强制放置于口袋或裤袋内,在骑自行车或行走时,也会有相当大的干涉情形,因此其不符合携带适舒性的要求。
2.本体的高度只须供第一工具单元或第二工具单元安装,所以其高度要求较小,如此一来,在操作手工具时,由于握持面积过小,使用者难以施力。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多方试验设计,终成功研发出能解决上述专利前案存在问题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兼顾握持及携带方便的自行车工具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工具组,包含:
一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并设有一分隔板;
一第一工具单元,系枢设在本体的第一端,该第一工具单元是由多个手工具所构成;以及
一第二工具单元,系枢设于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一工具单元成并排配置,该第二工具单元是由多个手工具所构成,所述分隔板位于第一、二工具单元之间。
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框板、第二框板,所述分隔板将第一、第二框板连结成一体,该第一、第二框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一、第二框板在第一端贯穿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栓孔、第二栓孔,且使分隔板位于第一栓孔、第二栓孔之间,第一栓孔安装有第一栓件、第二栓孔安装有第二栓件,第一工具单元的手工具一端具有供第一栓件穿枢的枢孔,第二工具单元的手工具一端具有供第二栓件穿枢的枢孔,所述第一、二工具单元组设于第一、第二框板之间。
所述第一工具单元在两两相邻的手工具之间,分别安装有供第一栓件穿枢的垫片,第二工具单元在两两相邻的手工具之间,分别安装有供第二栓件穿枢的垫片。
所述第一、第二框板在第二端贯穿有供一打链器安装的第三栓孔。
所述打链器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板之间设有一对位槽,打链器还在一端设有贯通对位槽的螺孔,另一端设有一连接对位槽的叉座,一螺杆螺合进出于所述螺孔,该螺杆一端具有推梢,另一端具有扳动部,在该扳动部插接有一开口扳手,此开口扳手贴合在所述第一框板外侧,且在自由端设有一颚口。
所述第一、第二框板在第一、第二端之间还贯穿有第四栓孔,该第四栓孔供一充气瓶座横跨的固置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板之间。
所述第一、第二框板在第二端贯穿有第三栓孔,该第三栓孔供一充气瓶座横跨的固置于第一、第二框板之间。
所述第一、第二框板在第二端贯穿有第三栓孔,该第三栓孔供一套管横跨的固置于第一、第二框板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自行车工具组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将第一、二工具单元并排配置于本体第一端,因此可以大幅缩减本体的长度,这样,就可使本发明能更方便的放置在上衣口袋或裤袋内,且在骑乘自行车时,能将干涉情形降至最低,具有较佳的携带适舒性。
2.本发明高度须足以供第一、二工具单元及分隔板同时安装,其高度与背景技术所述的专利前案相比自然加大,所以使用者在操作手工具时,该高度可大大增加手掌握持本体的总面积,施力时可以称心如意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第一或第二工具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使用第一或第二工具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5、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
10本体 11A第一框板
11B第二框板 12分隔板
13第一端 14第二端
15第一栓孔 16第二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双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3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轮轭
- 下一篇:一种新型表面接枝改性无机纳米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