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废热水热能吸收转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3261.2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2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周贵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煌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热水 热能 吸收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热能再利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废热水热能吸收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03221026.4废热水热能吸收转换装置公开了一种将废热水的热能充分吸收利用的热能转换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下述两个缺陷:(一)现有废热水热能吸收转换装置的管道都是机械焊接连接,而高温废水在管道中热能转换过程时,容易结垢结碱,造成热转换效率降低,而且不易清洗维护,不能长期正常使用,一旦废热水发生泄漏,很难确定故障位置,造成整个管道的报废,增加了成本的投入;(二)现有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热交换律一般只能达到80-85%,经吸收转换后自来水水温一般在75℃左右,而市场所需的水温要在90℃左右,如沐浴行业、宾馆服务行业、学校机关、小区供热水行业等,发热水热能吸收转换要达到废水温度98%以上,才能满足更多的市场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热交换率高、方便清洗维护的新型废热水热能吸收转换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自来水进出口、废热水进出口和管道,所述管道包括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所述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为一根粗管内设一根以上多根薄壁金属小管,自来水的进出水口与废热水的进出水口的设置是互为反向对流,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的接头处连接有三通管,所述管道的弯头部分和三通管与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两组及以上的废热水进出口。
所述管道的弯头部分和三通管与管道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管道上的两组废热水进口分别设在管道总长的三分之一处和自来水出口处。
本发明节能环保,利用两组及以上的废热水进口进行热能吸收转换,大大提高了热转换率,加热后的自来水温度达到废热水温度98%以上,管道弯头部分可以方便的拆卸、安装,便于检查每根管道是否存在泄漏,又便于对管道进行清洗维护,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可以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自来水进口,2是自来水出口,3是三通管,4是法兰,5是管道,6是废热水进口(一),7是废热水进口(二),8是废热水出口(一),9是废热水出口(二),10是水泵。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自来水进口,2是自来水出口,3是三通管,4是法兰,5是管道,6是废热水进口(一),7是废热水进口(二),8是废热水出口(一),9是废热水出口(二),10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废热水热能吸收转换装置,包括自来水进口1、自来水出口2、废热水进出口和管道5,所述管道5包括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所述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为一根粗管内设一根以上多根薄壁金属小管,自来水的进出水口与废热水的进出水口的设置是互为反向对流,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的接头处连接有三通管3,所述管道5的弯头部分和三通管3与管道5可拆卸连接,所述管道5上设有废热水进口(一)6、废热水出口(一)8、废热水进口(二)7、废热水出口(二)9,所述管道5的弯头部分和三通管3与管道5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管道5上的废热水进口(一)6和废热水进口(二)7分别设在管道5总长的三分之一处和自来水出口2处。
实施例2
一种新型废热水热能吸收转换装置,包括自来水进口1、自来水出口2、废热水进出口和管道5,所述管道5包括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所述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为一根粗管内设一根以上多根薄壁金属小管,自来水的进出水口与废热水的进出水口的设置是互为反向对流,自来水管道和废热水管道的接头处连接有三通管3,所述管道5的弯头部分和三通管3与管道5可拆卸连接,所述管道5上设有废热水进口(一)6、废热水出口(一)8、废热水进口(二)7、废热水出口(二)9,所述管道5的弯头部分和三通管3与管道5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管道5上的废热水进口(一)6和废热水进口(二)7分别设在自来水出口2处和管道5总长的三分之二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煌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煌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3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