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触控式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1140.4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4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宏;林锡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湾删***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应用 触控式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触控式显示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触控式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触控式显示器因可提供较为直觉的使用者输入输出介面,近年来,已广泛地被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一般来说,触控式显示器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及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以光学式触控面板的情况来说,因需设置发光源以及至少一影像传感器用以摄取发光源所产生或反射的光线而反映于感测影像中,以针对触控范围(显示面板的表面)进行光学触控检测操作。当使用者于触控范围触发触控操作事件时,此触控点因阻挡光线的进行,导致感测影像中将产生对应此触控点位置的暗点。而后,根据此暗点位于感测影像的位置可计算出触控点与影像传感器的连线对应触控面板边缘的角度,加上影像传感器间的距离为已知,即能计算触控点相对显示面板的座标。
然而,由于传统光学式触控模块的影像传感器为摄取触控范围的感测影像,其必须凸设于显示面板的表面,致使无法实现显示面板的表面为全平面的触控显示面板。此外,亦需增加额外的发光源,导致耗电与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触控式显示器,相较于传统触控显示面板,本发明相关的触控模块及触控式显示器具有不需使用专用光源、成本低及耗电量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式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及触控模块。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模块,提供背光。触控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上,包括玻璃基板、聚合物层、横向及纵向光传感器。聚合物层与玻璃基板平行设置,并为透明且可挠曲。横向及纵向光传感器夹置于玻璃基板及聚合物层之间,并分别设置于玻璃基板的横向及纵向边缘上。玻璃基板与聚合物层间还形成透明传递层。于聚合物层上触发触控点时,对应至触控点的背光产生侧向背光,侧向背光传输于透明传递层中而投射于横向光传感器及纵向光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模块,应用于触控式显示器中,触控模块设置于该触控式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上,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模块,提供背光。触控模块包括玻璃基板、聚合物层、横向及纵向光传感器。聚合物层与玻璃基板平行设置,并为透明且可挠曲。横向及纵向光传感器夹置于玻璃基板及聚合物层之间,并分别设置于玻璃基板的横向及纵向边缘上。玻璃基板与聚合物层间还形成透明传递层。于聚合物层上触发触控点时,对应至触控点的背光产生侧向背光,侧向背光传输于透明传递层中而投射于横向光传感器及纵向光传感器。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触控式显示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绘示沿着图1中的剖面线AA′的剖面图。
图3绘示沿着图1中的剖面线AA′的另一剖面图。
图4绘示光强度分布信号Histogram_x的分布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触控式显示器
10:显示面板
12:背光模块
100:触控模块
102:玻璃基板
104:聚合物层
104a:后表面
104b:前表面
106a、106b:横向、纵向光传感器
108a、108b:横向、纵向间隔物
110:透明传递层
112:处理器
BL:背光
SLT:侧向背光
G:沟槽
P:触控点
Px:横轴座标
Py:纵轴座标
x:横轴
y:纵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模块应用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做为光源,来进行相关的光学触控检测操作。
请参照图1及图2,其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器的分解示意图及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图。触控式显示器1包括显示面板10及触控模块100。显示面板10包括背光模块12用以提供背光(Back-Light,BL)以于显示面板上10产生各种信息或图样。
触控模块10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上,包括玻璃基板102、聚合物层104、横向光传感器106a(x方向)及纵向光传感器106b(y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