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0745.1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3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宏;赖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40 | 分类号: | H05H1/40;H05H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寿命 内空式 阴极 压缩 等离子体 发生 装置 | ||
1.一种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阴极(101)和阳极(102),阴极(101)和阳极(102)前后分布在同一个中心线上,且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和交流高频高压脉冲激发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线圈(103),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3)围绕在所述阴极(101)的外部,所述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工作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3)保持为通电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磁线圈(104),所述第二电磁线圈(104)围绕在所述阳极(102)的外部,所述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工作时,所述第二电磁线圈(104)保持通电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101)为空心管状直筒形结构,其内孔形成第一路载体风通过的通道;所述阴极(101)前端为一路风进口,后端靠近阳极(102)前端,并与阳极(102)前端之间保持一定间隙,该间隙形成第二路载体风通过的通道;当通入第一路载体风时,阴极(101)前端为开口状态,当不通入第一路载体风时,阴极(101)前端为封闭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101)的长度范围为300-1000mm,内孔直径范围为30-200mm,壁厚范围为10-50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101)的后端和所述阳极(102)前端之间的间隙的范围为1-10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102)为两端开口的短管状腔体,其内腔具有拉法尔喉管结构,喉管直径范围为30-200mm,喉管后端喇叭口角度的范围为10-80度;所述阳极(102)长度的范围为200-1000mm。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3)和第二电磁线圈(104)的中心线,与所述阴极(101)和阳极(102)的中心线重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阴极水冷却系统和阳极水冷却系统;所述阴极水冷却系统设置在阴极(101)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3)之间;所述阳极水冷却系统设置在阳极(102)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线圈(104)之间,并延伸至所述阴极水冷却系统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水冷却系统,具体包括:阴极进水管路(105)、阴极冷却腔(106)、阴极排水腔(107)和阴极排水管路(108);
所述阴极冷却腔(106)设置在阴极(101)的外壁的外围,所述阴极排水腔(107)设置在所述阴极冷却腔(106)的外围,所述阴极冷却腔(106)与所述阴极排水腔(107)之间在阴极(101)的前端相连通;
在阴极(101)的后端,所述阴极进水管路(105)与所述阴极冷却腔(106)相连,所述阴极排水管路(108)与所述阴极排水腔(107)相连。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长寿命内空式阴极双压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水冷却系统,包括:阳极进水管路(109)、阳极进水通道(110)、阳极冷却腔(111)、阳极排水腔(112)、阳极排水通道(113)和阳极排水管路(114);
所述阳极冷却腔(111)设置在阳极(102)的外壁外围,所述阳极排水腔(112)设置在阳极冷却腔(111)的外围,所述阳极冷却腔(111)和所述阳极排水腔(112)之间在阳极(102)的前端相连通;
所述阳极进水通道(110)设置在阴极排水腔(112)的外围,所述阳极排水通道(113)设置在所述阳极进水通道(110)的外围;
在所述阳极(102)的后端,所述阴极冷却腔(106)与阳极进水通道(110)相连通;所述阳极排水腔(112)与所述阳极排水通道(113)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07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