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精度非球面加工机床的斜横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70128.1 | 申请日: | 2011-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8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惠英;陈伟;赵则祥;崔殿龙;路洪伦;刘金波;李金明;乔雪涛;李彬;席建普;任东旭;李焕;陈健龙;梁颖;娄云鸽;郭艳婕;刘志华;张会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Q1/01 | 分类号: | B23Q1/01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田洲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精度 球面 加工 机床 横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先进制造领域,对传统大中型床横梁结构进行改进,运用该横梁结构可以灵活地实现闭式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的调节,实现低成本双平板直线电机的直接驱动技术,该横梁结构具有高精度、高刚度、高动态特性的特点。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技术水平的发展和重大工程的启动,对高精度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加工机床提出高精度、高刚度和高动态特性等要求。高精度加工机床的关键技术如导轨形式,驱动方式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床的性能。应用液体静压导轨技术、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床高精度、高刚度和高动态特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大口径高精度非球面光学零件加工机床部件质量,提高液体静压导轨精度和刚度,最终实现高精度、高刚度、高动态特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采用45°斜横梁改善了横梁受力情况,有效分解了横梁部件和Z轴部件的重量,降低了对液体静压导轨的负载要求,降低对液压系统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导轨精度,降低成本;
可调节闭式液体静压导轨结构,液体静压块通过1∶100的楔形安装面固定,可方便实现液压油膜厚度的调节,灵活适用于不同载荷的情况;
双平板直线电机采用竖直对置安装,对于安装板相互抵消电机吸力,减小吸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保证了部件的精度和性能。
基于非球面加工机床高精度、高刚度和高动态特性的要求,本发明采用45°斜横梁结构,双平板直线电机对置安装以及可调节闭式液体静压导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高精度非球面加工机床的斜横梁结构图。
图2为双平板直线电机对置安装结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精度非球面加工机床的斜横梁结构见图1,包括45°斜横梁1、溜板上压条2、左下静压块3、左上静压块4、导轨上压条5、溜板6、左电机安装侧板7、直线电机次级8、直线电机初级9、初级安装过渡板10、T型直线电机安装座11、直线电机初级12、直线电机次级13、右电机安装侧板14、直线电机安装底板15、右静压块16、右上静压块17、导轨下压条18、右调节静压块19、右下静压块20、溜板下压条21。
所述高精度非球面加工机床的斜横梁结构,采用45°斜横梁1,改善了横梁受力情况,将溜板6和机床Z轴部件的重量分解,使导轨上压条5和导轨下压条18导向面和承重面负载减小,减小导轨压条受力变形,也降低对液体静压系统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导轨的承载能力和导向精度。
所述高精度非球面加工机床的斜横梁结构,采用可调节闭式液体静压导轨结构,见图1,包括右静压块16、右上静压块17、导轨下压条18、右调节静压块19、右下静压块20、溜板下压条21。右调节静压块19底面安装面为1∶100的楔形面,通过与溜板6楔形安装面配合安装。通过调节右调节静压块19,保证不同载荷下液体油膜厚度,从而保证闭式液体静压导轨的刚度。通过这种可调节闭式液体静压导轨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液体静压导轨的安装调试,灵活适用于不同负载情况,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导轨加工精度,有效减小成本。
所述高精度非球面加工机床的斜横梁结构,由双平板直线电机驱动,见图1。单个平板直线电机初级和次级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吸力,直接造成机械结构变形,影响机床的精度。为减小平板直线电机吸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将两个平板直线电机竖直安装。双直线电机次级8和13分别安装在左电机安装侧板7和右电机安装侧板14上,直线电机初级9和12分别安装在T型直线电机安装座11和初级安装过渡板10上。对于T型直线电机安装座11,受力示意图见图2所示,电机吸力F1和F2对于T型直线电机安装座11来说,可以相互抵消,溜板6基本不受平板直线电机吸力的变形影响,提高溜板6的刚度和横梁部件的精度,在保证横梁部件具有足够刚度的同时,有效减小了机床部件质量,提高横梁部件的动态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0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