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承载索货运索道循环轨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9513.4 | 申请日: | 2011-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7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祥;景文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25/20 | 分类号: | E01B25/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 地址: | 61005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货运 索道 循环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运索道器械,特别是涉及用作通过运载小车的多承载索货运索道循环轨道。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0920088654.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在青藏±400kV线路工程第III标段施工项目部的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运载小车从承载索过度到返空索或从返空索过度到承载索的换向装置在安装和使用上很不方便,运载小车换向时需要多人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既增大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多承载索货运索道循环轨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承载索货运索道循环轨道,圆钢制成的形状为U字形的外轨以及圆钢制成的形状为U字形的内轨之间均布焊接有多根横向连接杆,且外轨和内轨均分为一个弧形段和两个直线段,外轨和内轨的两个弧形段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外轨和内轨的四个直线段均从上述水平位置上向上弯曲形成弧形;外轨和内轨的4个端头上开有用作与鞍座连接的槽口;外轨的正下方有圆钢制成、与外轨投影形状相同的外轨托座,外轨托座与外轨之间均布焊接有多根竖向连接杆;内轨的正下方有圆钢制成、与内轨投影形状相同的内轨托座,内轨托座与内轨之间均布焊接有多根竖向支撑杆;且外轨托座和内轨托座之间均布焊接有多根下层横向连接杆。
上述外轨和内轨的两个弧形段的中点焊接有一连接杆,该连接杆上焊接有吊环。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使用方便,运载小车可以轻松实现从承载索过度到返空索或从返空索过度到承载索,换向平稳且迅速,使得运输作业更加顺畅,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了安装和使用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3、图4是图1所示外轨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5、图6是图1所示内轨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7、图8是图1所示外轨托座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9、图10是图1所示内轨托座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11是沿图1所示循环轨道的内、外弧形中连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示出,圆钢制成的形状为U字形的外轨1以及圆钢制成的形状为U字形的内轨2之间均布焊接有多根横向连接杆5,且外轨1和内轨2均分为一个弧形段和两个直线段,外轨和内轨的两个弧形段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外轨和内轨的四个直线段均从上述水平位置上向上弯曲形成弧形;外轨1和内轨2的4个端头上开有用作与鞍座连接的槽口(图1);外轨1的正下方有圆钢制成、与外轨投影形状相同的外轨托座3(图7、图8),外轨托座与外轨之间均布焊接有多根竖向连接杆6(参见图1);内轨2的正下方有圆钢制成、与内轨投影形状相同的内轨托座4,内轨托座与内轨之间均布焊接有多根竖向支撑杆7(参见图11);且外轨托座3和内轨托座4之间均布焊接有多根下层横向连接杆9(参见图3~图11)。外轨和内轨的弧形段和直线段是从(图3和图5)俯视图方向来看的,该弧形段处于水平位置和直线段在水平位置上向上弯曲是从主视图(图4和图6)来看的。
参见图11,外轨1和内轨2的两个弧形段的中点焊接有一连接杆8(即外轨和内轨的两弧形段中点连线位置上的横向连接杆),该连接杆上焊接有吊环10。外轨和内轨托座之间焊接竖向连接杆6,内轨和内轨托座之间焊接另一竖向支撑杆7。外轨托座和内轨托座之间焊接有下层横向连接杆9。吊环位于连接杆8中点上。
本发明多承载索货运索道循环轨道,主要由外轨、内轨、外轨托座、内轨托座、横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支撑杆焊接而成;所有部件均采用圆钢制作而成;外轨和内轨端部开有槽口,尺寸与鞍座连接点匹配,且开孔,一侧有螺纹,用于将轨道与鞍座连接点连接;外轨和内轨的弧形段中间的横向连接杆上焊接有吊环,用于将轨道悬吊在承载索和返空索上;运载小车的中间两个滑轮分别从外轨和内轨上行走。
使用方法:
外轨和内轨端部连接于鞍座连接点处,通过外轨和内轨的弧形段中间的横向连接杆上吊环将轨道悬吊在承载索和返空索上。
运载小车到达A点前与牵引索脱离,由A点进入轨道,之后向B点滑行,运载小车逐步离开承载索并高于承载索,B点~D点(D点~F点)的间的承载索间距大于小车轮距,小车过了B点后逐步向下滑行到承载索的下方,通过C-E段弧形水平段轨道,再从E点开始向上滑行,逐步高于返空索,最后到达G点后小车轮回到返空索上,完成小车换向。
从返空索过度到承载索的过程与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未经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9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升降机的起吊系统
- 下一篇:特高压绝缘熟粉云母纸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