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8222.3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祥;石海峰;王学晨;韩娜;李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8/16 | 分类号: | D01F8/16;D01F8/14;D01F8/12;D01F8/06;D01F8/08;D01D5/30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李济群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温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纤维技术,具体说是一种具有导电、热能吸收、存储和释放功能的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储热调温纤维是通过将相变材料植入纤维中或涂覆在纤维表面,得到的一种具有热能吸收、储存功能的纤维。在纤维中植入相变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将相变材料制备成微胶囊后,添加在聚合物溶液中,经常规或非常规工艺制成纤维。目前使用的相变材料多为低分子化合物,如水合无机盐、正构烷烃(结构式:n-CnH2n+2)、高级脂肪醇、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酯等。这些相变材料属于固-液相变材料,当处于液态时,非常容易流动,不但保形性差,而且容易造成损失和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封存在容器中,或与其他吸附支撑材料混合,获得相对固定的形状后才能使用,例如,美国专利US4756958公开的一种将相变材料微胶囊混合在聚合物中,制成具有可逆储热性能纤维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微胶囊制备过程较复杂,且微胶囊的直径、耐热稳定性、耐溶剂稳定性等均影响纤维的制备与性能,致使产品性能不稳定,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纺丝过程要求微胶囊的直径在3微米以下,而本申请人的研究表明(参见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5,281(2):299-306),当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粒径小于4.6微米以后,存在非常明显的过冷结晶现象(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结晶温度明显低于相变材料本体的结晶温度),有时过冷结晶度达10~15℃;(2).将低分子相变材料与其他聚合物混合后直接用作纤维的一种组分,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制备出纤维,如申请人在《印度纤维与纺织研究杂志》(参见Indian Journal of Fibre & Textile Research,2003,28(3):265-269)公开的以正构烷烃与聚乙烯及乙烯-丙烯共聚物混合后作为纤维的芯成分,以聚丙烯为纤维的皮成分,熔融复合纺丝制备储热调温纤维的技术。但由于正构烷烃(n=14~40)属于小分子化合物,其以共混物形式存在于纤维芯成分中,使用中容易发生迁移;(3).采用聚合物相变材料作为纤维的一种组分,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制备出纤维,如申请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65877A公开的一种采用脂肪族聚醚、脂肪族聚酯、聚酯醚等聚合物作为纤维的芯或岛成分的主成分,以成纤聚合物为皮成分或海成分,经熔融复合纺丝制取具有储热调温功能纤维的方法;该方法不但大大降低了工艺难度,而且使高效率地生产储热调温纤维成为可能,而且制备出的储热调温纤维不存在过冷结晶现象。但由于脂肪族聚醚、脂肪族聚酯和聚酯醚的相变性能源自聚合物主链的熔融和结晶过程,处于熔融状态时也发生流动,且聚醚和脂肪族聚酯及聚酯醚的热焓较小、耐热稳定性较差,种类较少,难以制得性能优良的储热调温纤维。目前已知的聚合物相变材料主要有两种:(1).一种是直链型聚合物,如申请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65877A公开的脂肪族聚醚、脂肪族聚酯和聚酯醚等;(2).另一种是梳形聚合物,如申请人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798364A公开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其共聚物等,目前已发现的该类聚合物相变材料较少。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储热调温纤维采用新的聚合物相变材料和新型纤维截面结构,除具有良好的储热调温性能外,还具有导电、低渗漏、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该纤维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实施。
本发明解决所述纤维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储热调温纤维,该纤维以梳形聚合物相变材料为A成分,以成纤聚合物为B成分,A成分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20~60%,B成分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80~40%,经熔融复合纺丝方法制成;所述梳形聚合物相变材料为聚3-烷基吡咯或摩尔比为30∶70~70∶30的两种3-烷基吡咯的共聚物、或者混合质量比为30∶70~70∶30的两种聚3-烷基吡咯的共混物;所述成纤聚合物包括共聚酯、共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丙烯腈-丁烯腈共聚物或聚己内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储热调温纤维的横截面结构包括海岛型、同心圆型或桔瓣型,储热量为12~45J/g,无过冷结晶现象,纤维经溶剂抽提后质量损失率≤6%,表面比电阻≤407Ω/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8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粗纱机改进
- 下一篇:动物血液蛋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