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花黄萎病抗病相关基因GhVdr2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66390.9 申请日: 2011-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2174529A 公开(公告)日: 2011-09-07
发明(设计)人: 张保龙;杨郁文;王坤波;陈天子;范晓慧;任永哲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5/29 分类号: C12N15/29;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07K14/415;A01H5/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素卿
地址: 210014***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 相关 基因 ghvdr2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提供了一个棉花黄萎病抗性相关基因GhVdr2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克隆以及功能分析,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用于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善植物抗病性和其他有益生产性状。

二、背景技术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棉国。由于是土壤传播的维管束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特效的防治药剂,只能依靠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但目前我国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只能达到耐病水平,致使该病在环境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连续流行危害。我国90年代育成近100个抗病品种,大多数抗枯萎病较好,而抗黄萎病较差。从1998年开始推广应用转基因抗虫棉,到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共40个,其中达到高抗枯、黄萎病的品种仅有冀杂1号、邯5158、中植棉2号,而这3个品种的抗黄萎病性仅为低抗病且接近耐病(朱荷琴,吴征彬,邹奎.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棉花抗枯黄萎病鉴定技术实施方案.中国棉花,2007,34(11):9-10)。另外,由于黄萎病病菌的生理小种变异很快,常导致抗病品种因“丧失”抗性而被淘汰,因此针对性地选育持久抗性品种应为黄萎病抗性育种的发展趋势。

抗黄萎病资源缺乏,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主要限制。我国现存棉花品种资源中高抗黄萎病的资源多为海岛棉(马存,简桂良,孙文姬.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2): 58-64)。海岛棉抗黄萎病性能虽好,却由于生育期长,产量低而不能直接利用,而陆地棉栽培品种中对黄萎病达到高抗的材料很少,并且相应的农艺性状不是很理想。常抗棉(Gossypium  hirsutum L.)是我国江苏省常熟地区选育的抗落叶型黄萎病棉花品系,该品种属中熟陆地棉类型,在田间表现高抗黄萎病。但是由于其农艺性状差,结铃率低,生产上不能直接利用(王红梅, 张献龙, 李运海等.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遗传分析.棉花学报, 2004, 16(2):84-88)。

利用传统育种方法进行抗黄萎病育种工作中,由于要打破不利基因连锁,实现有利基因的重组,就要进行大量品种间的杂交,甚至是远缘杂交,再进行多代回交和定向选择等育种方法,这需要很长时间和巨大的工作量。

棉花转基因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为转基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通过多基因转化或聚合育种,将多个抗性基因转化得到可以应用于育种的核心种质,可以大大加快育种进程,是未来抗病育种的一个长期趋势。

目前应用于转基因黄萎病抗性育种的基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将一些防卫相关基因如几丁质酶、葡聚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天麻抗真菌蛋白、抗菌肽和脂质转运蛋白等转入棉花(吴家和等,2004;程红梅等,2005;Rajasekaran K,et al,2005;齐俊生等,2005;Zhu Hq,et al.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of a transgenic cotton line with chitinase and glucanase genes. Cotton Science, 2011, 23(1): 58-63)。Parkhi等将拟南芥的防卫相关基因NPR1转化棉花,发现转化株抗非落叶型的黄萎病,但是不抗落叶型病原菌(Parkhi V, Kumar V, Campbell LAM, et al. Expression of Arabidopsis NPR1 in Transgenic Cotton Confers Resistance to Non-defoliating Isolates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but not the Defoliating Isolates.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10, 158(11-12): 822-825)。但是由于这些基因缺乏专一性,以及大多使用组成性启动子,因而,这些基因过量表达的同时会对农艺性状带来不利影响(Murray F, Llewellyn D, McFadden H, James Peacock. Expression of the Talaromyces flavus glucose oxidase gene in cotton and tobacco reduces fungal inf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6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