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6234.2 | 申请日: | 2011-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3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8/39 | 分类号: | A61K38/39;A61P19/08;A61P19/10;A61K31/7008;A61K31/593;A61K31/737;A61K33/10;A61K33/32;A61K38/1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骨骼 保健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疼痛恢复骨功能提高免疫力。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等骨关节病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面临的愈来愈突出的问题。欧美国家报道,30%的妇女和12%的男子在一生中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花的医疗费在英国和美国高达14亿和150亿美元。近期亚洲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髋部骨折率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3倍,这主要和老年人群迅速增加、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改变有关。
随着我国老龄人群增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如饮食结构变化,体力活动减少等,使得骨质疏松症及其严重后果骨折也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众卫生问题,因此大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早进行防治。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其能用于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疼痛恢复骨功能提高免疫力,从而为保障人类健康作出一定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设计巧妙独特,组分间相互携同,生物利用率高,能用于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疼痛恢复骨功能提高免疫力,明显解决骨质疏松、骨疼痛、及骨关节功能丧失等症状,且可制成复方制剂,无毒副作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其特点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160000~185000重量份的碳酸钙,1~2重量份的维生素D3,11000~13000重量份的酪蛋白磷酸肽,30000~50000重量份的硫酸软骨素,80000~100000重量份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50000~70000重量份的骨胶原,1150~1500重量份的氯化锰。
较佳地,所述碳酸钙为168000~180000重量份,所述维生素D3为1~2重量份,所述酪 蛋白磷酸肽为11500~12500重量份,所述硫酸软骨素为40000~50000重量份,所述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88000~95000重量份的和所述骨胶原为55000~65000重量份,1200~1450重量份的氯化锰。
最佳地,所述碳酸钙为173333重量份,所述维生素D3为1重量份,所述酪蛋白磷酸肽为12000重量份,所述硫酸软骨素为46667重量份,所述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93333重量份的和所述骨胶原为60000重量份,所述氯化锰为1333重量份。
上述配方依据如下: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人的骨密度:(1)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酗酒和吸烟都会降低骨密度进而导致骨质疏松。(2)营养因素:骨组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适量的钙摄入,在青春期只有足量的钙摄人才能达到最佳的峰值骨密度。(3)运动因素:运动对正常的骨矿化是必须的,青少年时期积极的户外锻炼活动对峰值骨密度的影响是十分确定的。(4)内分泌激素:雄性激素对男性正常骨生长、代谢、骨量维持起重要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自身受体介导的,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血管的内皮细胞的表面均有雄性激素受体。雌性激素对存在雌性激素受体缺陷或合成雌性激素。甲状旁腺素能增加成骨细胞数目和活性,通过引导骨内衬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而不需要刺激前体细胞的增殖,还可以阻止成骨细胞调亡,在调节骨基质的矿化中有重要作用。(5)近年来氧化应激作为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子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状态时过多的自由基能够抑制骨髓中成骨细胞的分化,同时刺激破骨细胞分化,使骨密度降低,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6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