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钓鱼用鞋的防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5566.9 | 申请日: | 2011-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4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43C15/02 | 分类号: | A43C15/02;A43B1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武玉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 防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钓鱼时使用的钓鱼用鞋,具体地说,涉及钓鱼用鞋的防滑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于溪流垂钓或海岸垂钓等的钓鱼用鞋具备各种各样的防滑结构。例如,已知采用硬质材料形成鞋底本身或者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设有鞋钉的方案。或者,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还已知固定毛毡制的底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1-8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11-99004号公报
如上述现有技术所示,如果鞋底本身是采用硬质材料形成的,那么例如行走在岩石这样的具有凹凸表面的部分时,由于鞋底背面是以点来承受凹凸表面,也就是说是点接触,因此存在容易打滑的问题。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设有钉销(鞋钉)的情况下,虽然行走时由于钉销进入地面而能够提高抓力,但是如果地面变硬,钉销则变得无法插入,与硬结构的鞋底相同形成点接触,存在容易打滑的问题。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将像毛毡那样柔软原材料的底固定在鞋底的情况下,由于像把凹凸表面包进去那样发生变形,所以摩擦力得以提高。但是,因为鞋底整体柔软,所以会在施加有力的方向上持续变形,造成用力站住时不起作用,尤其是对于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由于用力站住时不起作用,因此导致无法保持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鱼用鞋的防滑结构,即使是具有如岩石那样的凹凸表面的钓鱼场所,鞋底也能够切实抓住凹凸表面,能够不打滑地稳定行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鞋的防滑结构的构成为,在鞋本体的底面固定有鞋底的构成中,具备:第1突起,在周围具备抵接面;及第2突起,具备承受所述抵接面的承受面,所述第1突起构成得比所述第2突起高,在所述第1突起歪倒从而抵接面抵接于承受面时,所述第1突起的抵接面与所述第2突起的承受面限制所述第1突起在抵接方向上的活动,同时限制与抵接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活动。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鞋的防滑结构的特征为,具备多个配设有多个突起的突起区域R,还具备本体区域,其采用材质比所述突起硬的材料形成,并且包围所述多个突起区域R。
而且,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鞋的防滑结构的特征为,具备配设有多个突起的突起区域R,在该突起区域R内,所述多个突起越靠近中心部越高,随周边部而较低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鞋的防滑结构,当行走在具有如岩石那样的凹凸表面的部分时,通过第1突起根据凹凸表面而歪倒来提高抓力,防止打滑。此时,第1突起虽然根据凹凸表面而歪倒,但是其抵接面抵接于相邻的第2突起的承受面,更大程度的歪倒受到限制,因此,即使进一步有体重的移动,第1突起也不会倒垮,能够保持抓力。而且,所述第2突起的承受面构成为,在第1突起的抵接面抵接时,除了其抵接方向以外,对于与之不同的方向上的活动也进行限制,因此,即使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体重的移动,也能够防止第1突起在该方向上更加歪倒而倒垮,能够保持较高的抓力。
另外,由于设置在突起区域的多个突起被形成为越靠近中心部越高,因此,在整体上变得易于追随凹凸表面。
尤其是构成突起区域的多个突起为,越向外周区域过渡则高度变得越低,并且,突起区域被采用材质比多个突起硬的材料形成的本体区域包围,因此,即使因失去平衡而向鞋底的边缘部侧有体重的移动,也能够阻止该移动,能够防止继续失去平衡而打滑。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如下钓鱼用鞋,即使是具有如岩石那样的凹凸表面的钓鱼场所,鞋底也能够切实抓住凹凸表面,能够不打滑地稳定行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突起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突起部分的俯视图(表示突起排列样式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行走于具有凹凸的部分时的状态的图,(a)是表示第1突起歪倒状态的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放大表示第1突起的抵接面与第2突起的承受面抵接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第1突起与第2突起的变形例的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a)是底视图,(b)是侧视图。
图9的(a)是沿图8中A-A线的剖视图,(b)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说明突起区域在凹凸表面接地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具有突起区域的连结层的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鞋底的变形例的底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精工株式会社,未经大和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5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