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仿手工茶叶杀青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5048.7 | 申请日: | 2011-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汪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兴林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42544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工 茶叶 杀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设备,具体就是茶叶杀青机或称炒茶机。
背景技术
绿茶加工的第一个环节是杀青,杀青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商品茶的品质。传统的杀青方法是投放一定量的鲜叶到圆锅内,在加热条件下通过人工手动翻炒,这样的加工方法加工的茶叶质量均匀,色泽、香气等各方面指标都很好;但是废功废时,劳动强度很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机械杀青设备。其主要是分为滚筒式和槽形锅两类。滚筒式杀青机如申请号为200910306532.7的中国发明专利所介绍的:设置滚筒以及用于加热滚筒的装置,大量茶叶位于滚筒内,滚筒内壁具有导叶板,这样滚筒在受热状态下滚动实现对茶叶的翻炒和输送;其优点是加工能力大,但因为存料量大,并且只有滚筒两端能散发湿热气体,所以滚筒内湿热气散发不畅,茶叶闷黄、红叶、红梗经常发生。其所加工的茶叶品质较手工杀青大为降低。
槽形锅结构的杀青机如专利号为ZL2005201157 51.4的中国专利所示,固定的凹槽形锅体,其下设置加热装置,因为锅体本身是固定的,所以对茶叶的翻炒主要依靠转轴和转轴上固定的翻动板和/或杆实现,也就是转轴沿槽长方向布置,其上设置多个板和/或杆构成的翻动部件,在转轴转动时,翻动部件就随动而翻炒茶叶。这样的杀青机倒是利于散发茶叶的湿热气,但因为锅体本身固定,而翻动部件的运动轨迹也是固定的,所以翻动部件之间或者翻动部件与锅壁之间会长期停留茶叶,导致茶叶受热、翻炒很不均匀,时有焦叶的产生,产品品质自然较低,这也是最近几年该类杀青机使用量减少的原因。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始终没有一种能够模仿手工杀青或称炒茶工艺,达到手工杀青工艺水平的杀青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仿手工茶叶杀青机,该设备以类似手工杀青的原理进行茶叶杀青,提高杀青加工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仿手工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锅和加热圆锅的加热装置,圆锅中间位置设置转轴,转轴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轴的轴长方向大致平行于圆锅的口面,转轴上设置翻动部件,翻动部件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的端面形状呈弧形并与圆锅内壁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翻动部件翻炒茶叶时,由于圆锅的任何部位都有向下的弧度,所以被翻动部件翻起的茶叶更容易重新掉落到锅底,然后重复被翻起和掉落的过程,这样锅内所有茶叶受热和被翻起的几率大致相同,杀青加工的均匀性提高,避免了现有槽形锅体内一端的茶叶与另一端的茶叶始终无法混合均匀的弊端。也就避免了茶叶被烧焦的可能,同时利用了槽形锅杀青时利于散发湿热气的优点,其加工的过程同时吸取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的优点,杀青加工的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转轴和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3所示的一种高仿手工茶叶杀青机,包括一个圆锅10和加热圆锅10的加热装置11,圆锅10中间位置设置转轴20,转轴20由驱动装置21驱动,转轴20的轴长方向大致平行于圆锅10的口面,转轴20上设置翻动部件,翻动部件一端与转轴20连接、另一端的端面形状呈弧形并与圆锅10内壁贴合。也就是说转轴20由任意的现有技术固定并驱动,然后转轴20转动即可带动翻动部件动作,至于翻动部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翻动板或者翻动杆或者二者的结合,只要是能够随转轴20运动而对茶叶起到翻炒作用的结构即可。
茶叶被翻炒时,由于圆锅10的任何部位都有向下的弧度,所以被翻动部件翻起的茶叶更容易重新掉落到锅底,而且都是向锅底下落,然后重复被翻起和掉落的过程,这样锅内所有茶叶受热和被翻起的几率大致相同,杀青加工的均匀性提高,避免了现有槽形锅体内一端的茶叶与另一端的茶叶始终无法混合均匀的问题,也就避免了茶叶焦边、焦头、起泡点的问题,同时翻炒动作起到散发湿热臭气的作用。
通常为了避免茶叶散落到锅外,所以圆锅10的尺寸会比翻动部件翻动的范围的尺寸大些,或者圆锅10口部连接口径吻合的筒体40,筒体40的部分板体41活动连接在筒体40上,板体41打开构成出料口、关闭构成筒体40的筒内壁,所构成的出料口位于翻动部件转动方向的前方;所述筒体40的筒壁上沿在翻动部件转动方向的前后两侧高、左右两侧低。
上述技术方案也即是将板体41设置在翻动部件向上翻炒茶叶的前方,最利于迅速出料。结合图1、2就是如图2中对应着转轴20逆时针旋转,出料口位于图2所示的右侧。文中都以此方向为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兴林,未经汪兴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50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蒜泥调味品与制取方法
 - 下一篇:立体图像显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