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化培育杏鲍菇使用闪蒸灭菌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3839.6 | 申请日: | 201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学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G31/02;A61L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化 培育 杏鲍菇 使用 闪蒸 灭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食用、药用真菌培养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药用真菌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例如:杏鲍菇、银耳、猴头、香菇和北虫草等几十种真菌。其中的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5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而且还要用熟料栽培,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素要求较高,因而制约了杏鲍菇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在生产中需用蒸煮消毒灭菌的方法进行前处理,这个方法消耗热能大,时间长。根据《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0期“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王培凤唐良富的介绍:原种用12em×25cm×0.04cm的聚乙稀塑料袋装料,栽培种用17cm~38cm~0.005em聚丙稀袋装料,100~105℃常温灭菌16-18h。。特别是玻璃瓶、塑料瓶之类的包装容器也一同升高温度。所以,消耗热能大,生产时间长。本发明“工业化培育杏鲍菇使用闪蒸灭菌的方法”涉及食用、药用真菌培养方法,通过闪蒸灭菌,膨化处理培养基原料的关键技术,达到节能低碳、自动化生产的目的。通过比较看到:1、本方法的培养料灭菌技术与过去不同,是直接对培养基原料进行150-170℃闪蒸灭菌。2、闪蒸灭菌的消毒时间仅仅在10秒左右。3、本发明对培养基原料采取降温措施,冷却以后接种杏鲍菇菌种。4、培养容器不需要高温灭菌,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生产时间,达到节能低碳生产的培养技术。所以,提出以下详细的发明过程和实施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工业化培育杏鲍菇使用闪蒸灭菌的方法。通过闪蒸膨化处理,快速升温消毒,达到节能低碳,缩短生产时间的培育方法。闪蒸膨化处理是本发明的技术关键,一般使用的方法有连续挤压膨化技术:它具有压缩、混合、混炼、熔融、膨化、成型等功能。挤压机的腔体可以分成3-5个区,各区可以通过蒸汽或电加热。在生产中最常使用的是单螺杆挤压机和双螺杆挤压机。螺杆挤压三个筒的温度在短时间从80℃-140℃升高到160℃,有的膨化筒最高温度在150~190℃之间。所以,高温可以消灭培养基中的细菌。另外,淀粉糊化和蛋白质变性以后能被杏鲍菇菌更好地利用。所以,挤压膨化是生产中的技术关键。从工作方式上:按照物料进入膨化机机筒(膨化腔)前是否经蒸汽调质分为干法膨化机和湿法膨化机。若经蒸汽调质,则为湿法工作模式;反之,则为干法。因此,湿法膨化机所需要的机械能较干法少,更多的能量可以用来提高产量。本发明为杏鲍菇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下面叙述方法和步骤:
1、工业化培育杏鲍菇使用闪蒸灭菌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通过闪蒸灭菌膨化处理培养料实现升温消毒,实现挤压造粒,接种液体杏鲍菇菌种,混合成型,装入容器内,根据已知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的方法,本方法可以产业化、自动化生产。
2、本发明的特征是:使用螺杆膨化机处理培养料实现升温消毒。根据生产能力可以达到每小时20-2000公斤,甚至大型设备可以达到每小时3000-5000公斤。设备的大小是由生产需求决定的,通常双螺杆膨化机处理培养料的能力为150-500公斤/小时。
3、本发明的特征是:双螺杆膨化机的螺杆长度在1.0-3.0米,最佳长度在1.4-1.5米。双螺杆膨化机的螺杆长度决定培养基在机筒(膨化腔、加热腔)内的停留时间,要根据每小时生产量制定螺杆长度。
4、本发明的特征是:通过调整双螺杆的旋转速度,推动培养物料的前进速度,物料在管道中运行时间达到5-20秒,最佳时间是9-12秒。由于细菌芽孢在150℃的条件下1秒钟就会死亡,所以,9-12秒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5、本发明的特征是:通过膨化处理实现升温消毒,使培养基原料形成多孔结构,膨化生产的温度150-210℃,最佳温度是150-170℃。最简单的膨化技术和双螺杆挤压机能够完成这个工作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学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学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3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