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锻造轮毂用高镁铝合金锭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62500.4 | 申请日: | 201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凯志 |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21/08;C22C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锻造 轮毂 用高镁 铝合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锻造轮毂用高镁铝合金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铝合金轮毂通常采用铸造或压铸成型的方法来生产,常规的铸造成形方法,无论是差压铸造、低压铸造还是重力铸造,都因其合金液充填压型的高速湍流运动,使模具型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而导致产品毛坯组织结构不致密,容易产生疏松,夹孔等铸造缺陷,其制造成本高,能源及原材料消耗较大。产品的力学性能及铸件的表面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
采用锻造及旋压成形方法,能高效利用原材料,节约生产成本。但其锻压合金锭的制备常受其铸造性能支配,特别是含镁量较高的铝合金的铸造性能极不稳定,其主要表现在:(1)铸造时,在冷却不均匀的情况下较易形成热裂纹;(2)较易形成表面拉痕和拉裂;(3)合金熔体黏性较大,流动性差,易形成冷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轮毂用高镁铝合金锭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方式改善高镁铝合金的铸造性能:
(1)材质配方为(重量百分比):Mg 5-10%,Si6.5-7.5%,Ca0.05-0.08%,Cu0.03-0.04%,Mn0.01-0.02%,Ti0.1-0.15%,Ni0.02-0.03%,Sr0.02-0.04%,其余为Al。在合金液中加入了Ca、Cu、Sr及约0.001-0.005%的铍等金属。以增强材料的稳定性和塑性,增强轮毂的硬度和抗拉强度。;
(2)按材料配方将镁、铝、硅及覆盖剂在熔炼中熔化至700-720℃,然后依次加入Ca、Cu、Sr及稀土中间合金,继续升温至740-750℃,待合金元素全部熔化后,再将合金液温度调整至720℃~740℃;
(3)加入精炼剂,升温至750-760℃;采用Al-10Sr变质+Al-5Ti-1B细化处理;
(4)加入Ar2气精炼除气、静置,铸造温度控制在690-710℃,比液相线温度高50-70℃。
为防止铸锭表面热裂纹,铸造速度控制在70-75mm/min,冷却水水压控制在0.08-0.15MPa,铸造成直径400-600mm,高度为250--300mm的合金锭。
由于高镁铝合金材料的钠脆性,易使合金的高温强度降低因而不轻易使用钠熔剂作覆盖剂和精炼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材质配方为(重量百分比):Mg8%,Si7%,Ca0.06%,Cu0.035%,Mn0.01%,Ti0.15%,Ni0.02%,Sr0.03%,其余为Al。在合金液中加入了Ca、Cu、Sr及约0.002%的铍。
(2)按材料配方将镁、铝、硅及覆盖剂在熔炼中熔化至720℃,然后依次加入Ca、Cu、Sr及稀土中间合金,继续升温至740℃,待合金元素全部熔化后,再将合金液温度调整至720℃;
(3)加入精炼剂,升温至760℃;采用Al-10Sr变质+Al-5Ti-1B细化处理;
(4)加入Ar2气精炼除气、静置,铸造温度控制在695℃,为防止铸锭表面热裂纹,铸造速度控制在73mm/min,冷却水水压控制在0.10MPa,铸造成直径400mm,高度为250mm的合金锭。
实施例2:
(1)材质配方为(重量百分比):Mg 7%,Si6.57%,Ca0.07%,Cu0.04%,Mn0.02%,Ti0.15%,Ni0.02%,Sr0.04%,其余为Al。在合金液中加入了Ca、Cu、Sr及0.004%的铍。
(2)按材料配方将镁、铝、硅及覆盖剂在熔炼中熔化至710℃,然后依次加入Ca、Cu、Sr及稀土中间合金,继续升温至750℃,待合金元素全部熔化后,再将合金液温度调整至740℃;
(3)加入精炼剂,升温至760℃;采用Al-10Sr变质+Al-5Ti-1B细化处理;
(4)加入Ar2气精炼除气、静置,铸造温度控制在710℃,为防止铸锭表面热裂纹,铸造速度控制在75mm/min,冷却水水压控制在0.15MPa,铸造成直径600mm,高度为250mm的合金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凯志,未经赵凯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2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时拉制四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
- 下一篇:仿瓷粘合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