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2366.8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9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内生藏秀树;伊原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技能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熊志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由将空气与切削油混合而生成的雾气(mist air)来加工被加工件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切削加工或磨削加工中,通常将切削油(冷却液)供给至被加工件及工具的方法一般有如下二种:通过设于机床或钻削动力头(drill unit)内的空间供给切削油的方法(所谓中心通过和主轴通过法);和从配置于外部的切削供油装置供给切削油的方法(所谓侧通过和流体侧向供给法)。
作为上述中心通过和主轴通过的装置,为实现减小摩擦及降低成本等,已知有采用如下方式的装置:从加工装置的后方将切削油与空气混合而成的雾状的雾气喷至工具和被加工件上的方式;以及从加工装置的后方分别由主轴和主轴的外周或侧面供给切削油和空气并喷至工具和被加工件上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另外,作为上述侧通过和流体侧向供给的装置,为实现工具的容易更换和加工精度的提高等,已知有采用如下方式的装置:将冷却用雾气供给装置连接到装置前端的工具侧面且将雾气喷至工具和被加工件上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6801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及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20327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及图1、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78207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及图5)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07290号公报(参照图1)
但是,以往,在无法采用中心通过(center through)和主轴通过方式的结构的钻削动力头的场合虽采用侧通过方式,但在其钻削动力头的壁面上存在多个雾气冲撞的部位的情况下、或在雾气难以进入钻头的贯通孔内的情况下,或在雾气所流通的流道内的空间容积变化大的情况下,有时雾气发生液化,导致切削油蓄积于内部,而仅从钻头前端喷射空气。
在该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当在钻削动力头内部积存预定量以上的切削油时,则切削油从钻头前端变成液状而断续地排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工具的前端部喷射出高品质的雾气的加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方案1的加工装置具有:大致呈气缸形状的主体;进退自如地装在该主体内的柱塞;使该柱塞进退的进退机构;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的工具;把持该工具且与上述柱塞一体地进退的把持机构;使该把持机构旋转的主轴马达;以及将雾状的雾气供给至上述工具的雾气供给部,该雾状的雾气将来自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机构的空气和来自供给切削油的油供给机构的切削油混合而生成;上述加工装置具有将上述雾气用于加工以加工上述被加工件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工具具有用于将上述雾气送往刃部的贯通孔,上述把持机构具有把持上述工具的夹头和夹头架;该夹头架具有供该夹头插入的内筒部,并且以从该内筒部贯穿到外周部的方式形成有导入从上述雾气供给部供给的上述雾气的通孔;在上述内筒部内嵌合有流道导向插塞,该流道导向插塞具有从上述通孔的内侧开口端朝向上述工具的后端面的上述贯通孔形成的雾气供给通道。
按照这种结构,加工装置在具有供把持着工具的夹头插入的内筒部的夹头架上,形成有从其内筒部贯穿到外周部导入雾气的通孔。在该内筒部内嵌合有具有从通孔的内侧开口端朝向工具的后端面的贯通孔形成的雾气供给通道的流道导向插塞,并将通孔与雾气共用通道连通,从而使雾气直接流向工具的贯通孔。因此,供给至夹头架的通孔中的雾气,经由流道导向插塞的雾气供给通道笔直流向工具的贯通孔,并直接进入该贯通孔中,因此,雾气能够从工具的前端面顺畅地喷射。其结果,加工装置能够一边喷射高品质的雾气一边进行加工,能够将被加工件顺利地加工成具有良好的表面粗糙度。
方案2的发明在方案1加工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通孔形成为,从形成于上述夹头架的外周面的外侧开口端朝向上述内侧开口端向轴向倾斜,上述雾气供给通道形成为,经由上游侧开口端和下游侧开口端朝向上述工具的后端面的上述贯通孔向轴向倾斜,上述流道导向插塞配置为,使已进入外侧开口端的上述雾气从上述通孔经由上述雾气供给通道连续地流向上述工具的上述贯通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技能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速技能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2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轨自行顶升滑板小车
- 下一篇:基于复合磁场的磁性纳米颗粒磁感应热聚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