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1908.X | 申请日: | 2011-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3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叶超;雷如清;董相盛;潘琴华;郑景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能一郎新能源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62;H01M2/16;H01M10/058;H01M4/1397;H01M4/1393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王雄杰 |
| 地址: | 437100 湖北省咸宁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聚合物 胶体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其正极、负极、隔膜配方及相关参数如下:
1)、正极配方:磷酸铁锂、SP、磷片石墨、LBG1、增塑剂,溶剂为丙酮;其中,固体混合物∶丙酮=38~40∶62~60;
2)、负极配方:人造石墨、SP、LBG1、增塑剂,溶剂为丙酮;其中,固体混合物∶丙酮=44~46∶56~54;
3)、隔膜处理配方:2801粘接剂、增塑剂、乙酸乙脂、丙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比重1.045,折光率1.49,沸点340度,粘固点-35度,闪点171度,着火点202度,粘度16.3厘泊,水溶解度202度,溶解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泾类,采用甲醇作为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萃取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配方的固体混合物∶丙酮=38∶62;负极配方的固体混合物∶丙酮=44∶5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配方的固体混合物∶丙酮=40∶60;负极配方的固体混合物∶丙酮=46∶5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配方的固体混合物∶丙酮=39∶61;负极配方的固体混合物∶丙酮=45∶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采用八个槽同时连贯的方式进行萃取作业,其中:第1#槽为废液槽,第8#槽为干净贮液槽,其余第2#~7#槽为萃取作业槽;所述2#~7#槽萃取时每一槽萃取需10分钟,萃取好的极片先后分别经过了所述2#槽~7#槽的甲醇萃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作业的过程中对槽内甲醇与极片进行抽真空处理,使整个萃取过程保持在-0.50±0.10Mpa的负压状态下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底部安装有冷、热循环水保温系统,控制在30±5℃的范围,在极片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经过甲醇萃取完后,然后对极片中的残留甲醇采取通热干风的方式进行风干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设计为悬吊式萃取架,把待萃取极片预先夹在萃取架上,极片多次连续萃取:极片从第2#槽一直连续萃取至第7#槽,共经过6次不同纯度的甲醇的萃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聚合物胶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7#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超标,须采用负压转液处理,转液时2#槽甲醇直接排入1#废液槽进行蒸馏提纯,然后3#槽转入2#槽,4#槽转入3#槽,依次类推,7#槽转入6#槽,最后8#槽的新鲜、干净甲醇再转入7#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能一郎新能源研究院,未经湖北能一郎新能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19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航天机舱的耐压舱壁
- 下一篇:切换过程中确定目标微蜂窝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