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调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1134.0 | 申请日: | 2011-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0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实;大松直树;浅野贤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3/10 | 分类号: | F24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调风器,其具有作为空调风道的保持架,以及枢轴转动方式布置在保持架中以改变空气出风方向的筒体。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4-114799中披露了这样一种空调调风器。近年来,通常将形成仪表板一部分的组合仪表(center cluster)布置在车辆中驾驶座与相邻乘员座之间,而导航系统的显示装置则配置在组合仪表上部。在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组合仪表中安装空调调风器时,显示装置限制了用于安装空调调风器的空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9中所示,采用了具有长条形状的空调调风器。具体而言,调风器的尺寸在车辆宽度方向较小,而在竖直方向则较大。提出了在显示装置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布置两个这种空调调风器。
如图9所示,空调调风器包括保持架102和筒体104。保持架102是用于空调的风道,并具有呈大致矩形截面的筒状外形。筒体104枢轴转动方式支撑在保持架102中,并具有呈大致矩形截面的筒状外形。下文中,保持架102中各自包括矩形对应长边的一对内表面称为第一内表面126。保持架102中各自包括矩形对应短边的一对内表面称为第二内表面124。筒体104中各自包括矩形形状对应长边的一对外表面称为第一外表面145。
筒体104的第一外表面145沿保持架102的第一内表面126延伸。筒体104可围绕轴142和轴148枢轴转动,轴142和轴148各自在垂直于保持架102第二内表面124的方向伸出。
在筒体104中形成一组翅片150,各翅片150在筒体104的矩形短边方向延伸。空调调风器包括用于改进调风器外观的罩壳103。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空调调风器中,通过从中立位置枢轴转动筒体104,改变出风方向。下文中,筒体104位于气流下游侧的开口称为内侧吹出口A。关于保持架102位于气流下游侧的开口,由保持架102的各第一内表面126和相对的筒体104第一外表面145所限定的开口称为外侧吹出口B。当使筒体104从中立位置向左或向右枢轴转动时,在筒体104的枢轴转动方向使内侧吹出口A枢轴转动。
在如上述构造的空调调风器中,当从如图10(a)和图10(b)中一长两短划线所表示的中立位置使筒体104枢轴转动时,被引导通过内侧吹出口A的空气在大致垂直于筒体104轴142、148并且平行于筒体104第一外表面145的方向行进。通过使筒体104枢轴转动,改变外侧吹出口BL的开口面积和外侧吹出口BR的开口面积。具体而言,在图10(b)所示状态下,位于右侧的外侧吹出口BR具有减小的开口面积。在图10(c)所示状态下,位于左侧的外侧吹出口BL具有减小的开口面积。据此,通过各外侧吹出口BL、BR中开口面积因筒体104枢轴转动而减小的部分所排出的空气,沿保持架102的对应内表面行进。此外,与筒体104布置在中立位置的状态相比,通过小开口面积部分(即:图10(b)示例中的右外侧吹出口BR、或图10(c)示例中的左外侧吹出口BL)所排出空气的流动速度更大。高速移动的气流在通过内侧吹出口A排出的空气中导致湍流。结果,必须改进调风器,以保证从出口排出的空调用空气的出风指向性。
这一问题并不局限于如上述情况下具有呈矩形截面的保持架和筒体的空调调风器,也不局限于安装在乘员室中央控制板中的空调调风器。换而言之,在具有用作空调风道的保持架和枢轴转动方式布置在保持架中以改变出风方向的筒体的空调调风器中,该问题通常是普遍存在的。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调风器,即使筒体从中
立位置枢轴转动时,这种空调调风器也能可靠地改进通过出口排出的
空调用空气的出风指向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调风器,包括筒状保持架、筒体、外侧吹出口、以及导向机构。筒状保持架起到空调风道的作用,并且具有内表面和位于气流下游侧的开口。筒体枢轴转动方式安装在保持架中,并通过围绕中立位置枢轴转动来改变空调空气的出风方向。筒体具有与保持架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筒体包括分别布置在气流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上游侧开口和下游侧开口。外侧吹出口由保持架内表面与筒体外表面形成于保持架的开口处。导向机构引导空调空气进入筒体的上游侧开口。当筒体从中立位置朝任一方向枢轴转动时,筒体的上游侧开口远离保持架内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接近保持架内表面的另一部分。与筒体从中立位置开始的枢轴转动连动,使导向机构移动到保持架内表面中随着筒体枢轴转动而远离筒体上游侧开口的部分与筒体之间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11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