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系扭振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0767.X | 申请日: | 2011-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龚宪生;杨俊杰;廉超;徐红亮;张干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121 | 分类号: | F16F15/121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梁展湖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系扭振 减振器 | ||
1.一种轴系扭振减振器,包括主动端、从动端和弹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端包括对合连接成空腔盘状体的外壳一(1)和外壳二(8);所述从动端包括同轴设置于外壳一(1)和外壳二(8)的腔室内的从动盘(13);主动端通过滑动轴承(16)可转动地支承在从动端上;所述从动盘(13)轴心处具有从动系统连接孔,主动端上对应从动系统连接孔设置有匹配的开孔;所述从动盘(13)周边外侧至主动端空腔内周壁之间具有用于安装弹性机构的环形的弹簧室(3),弹簧室(3)内均布设置有三组固定在主动端上的驱动块(6),每组驱动块包括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的驱动块(6),其间隔内具有一个由从动盘(13)上延伸出的凸起部分;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由三组驱动块(6)隔开的三组组合弹簧,每组组合弹簧包括刚度依次增大的三个多股簧单元,分别为一级多股簧单元(5)、二级多股簧单元(10)和三级多股簧单元(12);三个多股簧单元之间通过两个滑块(2)隔开,所述一级多股簧单元(5)内部套接有导杆一(4),所述二级多股簧单元(10)内部套接有导杆二(11),所述导杆一(4)和导杆二(11)的长度分别小于一级多股簧单元(5)和二级多股簧单元(10)的长度;所述从动盘(13)上还均布设置有三个弧形的滑孔,滑孔内具有两端固定在外壳一(1)和外壳二(8)上的止动销(15),所述滑孔两端半圆弧面为滑孔极限位置(14),当主动端和从动端相对转动使得止动销(15)由初始位置滑动至滑孔极限位置时,所述三组组合弹簧被压缩至最大工作变形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股簧单元为将相应的多股簧两端头簧圈进行并圈后再分别焊接一个刚性垫圈(20)所形成的构件;所述一级多股簧单元和二级多股簧单元中只有一个多股簧,而且它们的右端刚性垫圈(20)均开有通孔,通孔直径与对应的导杆一(4)和导杆二(11)直径匹配,从而方便装配;三级多股簧单元由两个旋向相反的多股簧套接并联而成,且三级多股簧两端焊接的刚性垫圈(20)无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系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1)或外壳二(8)的内表面还通过所述止动销(15)固定设置有摩擦盘(18),当主动端相对从动端转动时,摩擦盘(18)与从动盘(13)之间形成起阻尼作用的摩擦,抑制共振扭振幅值。
4.一种轴系扭振减振器,包括主动端、从动端和弹性机构,所述主动端包括对合连接成空腔盘状体的两个外壳,所述从动端包括同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的从动盘,所述弹性机构设置于主动端、从动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还固定设置有摩擦盘,当主动端相对从动端转动时,摩擦盘与从动盘之间形成起阻尼作用的摩擦,抑制共振扭振幅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076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滚轮压紧的钢带传动装置
- 下一篇:活塞式车辆空气悬架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