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抗干扰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0728.X | 申请日: | 201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0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石小红;徐冠雄;张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7/02 | 分类号: | G01S17/02;G01S7/49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抗干扰 方法 | ||
1.一种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雷达向第二雷达发出与第二雷达初始极化方式相同的干扰电磁波时,设置一超材料极化转换器于第二雷达的反射面与馈源之间,用以转换第一雷达发出的干扰电磁波的极化方式;
S2、第二雷达改用经极化转换器转换后的极化方式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极化转换器包括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电磁特性呈各向异性的多个人造微结构,所述多个人造微结构均匀分布在垂直于电磁波的入射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上,所述超材料极化转换器内部的折射率呈均匀分布,所述入射电磁波的电场矢量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平面上内分解成两个不为零的正交分量,两个分量分别与人造微结构所处位置的光轴平行和垂直,在电磁波穿过超材料极化转换器后,所述两个正交分量具有了一与入射前不同的相位差Δ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多个相互平行的片状基板堆叠形成,每个片状基板上均附着有多个人造微结构,所述片状基板垂直于电磁波的入射方向,所有的人造微结构在所述片状基板上周期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Δθ=Kπ,则可以实现任意夹角的两个线极化电磁波的相互转换,其中K为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要实现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电磁波之间的相互转换,则使人造微结构的光轴方向与入射电磁波的电场矢量的方向呈45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要实现线极化和圆极化电磁波之间的相互转换,则Δθ=(2K+1)(π/2),且人造微结构的光轴方向与入射电磁波的电场矢量的方向呈45度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要实现线极化和椭圆极化电磁波的相互转换,则Δθ不等于Kπ并且不等于(2K+1)(π/2),且人造微结构的光轴方向与入射电磁波的电场矢量的方向的夹角不等于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微结构为金属微结构,所述每个金属微结构为一具有图案的附着在片状基板上的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图案为一非90度旋转对称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通过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附着在片状基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呈二维雪花状,其具有相互垂直呈“十”字的第一主线及第二主线,所述第一主线的两端垂直设置有两个第一支线,所述第一主线的两端垂直设置有两个第二支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线及第二主线相互平分,所述两个第一支线的中心连接在第一主线上,所述两个第二支线的中心连接在第二主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电磁波的电场矢量的两个正交分量分解在第一主线与第二主线所在的直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雷达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电磁波的电场矢量方向与第一主线呈45度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07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