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界面卡、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0298.1 | 申请日: | 2011-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孙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H04W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界面 接收 用户 数据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界面卡、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将手机内用于入网的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或者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应用于物联网终端设备,运营商将用户数据比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等通过接触面的接口写入USIM/SIM卡芯片,要满足USIM/SIM卡在物联网终端设备中应用的可靠性,设备制造商将具有用户数据的USIM/SIM卡芯片焊接在设备里固定起来,用于终端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接入广域网时进行身份验证。但是在设备卖出前就固化了用于设备入网的信息,限制了运营商发卡的灵活性,容易造成号码资源的浪费;如果运营商按照购买设备用户的入网需要对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用户数据写入操作,需要在设备上预留专用的接口,并且需要专用接口的读卡器进行操作。
双界面卡是具有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一种智能卡,双界面卡的信息是通过接触面的专用接口写入的,可以根据不同应用条件和要求,采用接触或非接触方式进行交易,比如金融电子钱包就利用非接触面的方式进行刷卡消费,目前双界面卡在物联网终端的应用还没有成熟的先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界面卡、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方法,包括:
双界面卡的芯片通过非接触界面接收计算机发送的寻卡指令,所述寻卡指令符合所述非接触界面所支持的无线通信协议;
所述芯片按照所述无线通信协议向所述计算机返回携带有芯片标识码的通信建立响应;
所述芯片通过所述非接触界面接收所述计算机发送的、符合所述无线通信协议并应用所述芯片标识码标识的、且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用户数据,以供所述双界面卡通过接触界面与通信终端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界面卡,包括:
非接触界面、接触界面和芯片,所述芯片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和响应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非接触界面接收计算机发送的寻卡指令,所述寻卡指令符合所述非接触界面所支持的无线通信协议;
所述响应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无线通信协议向所述计算机返回携带有芯片标识码的通信建立响应;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非接触界面接收所述计算机发送的、符合所述无线通信协议并应用所述芯片标识码标识的、且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用户数据,以供所述双界面卡通过接触界面与通信终端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系统,包括上述的双界面卡,计算机以及与所述双界面卡的接触界面进行数据交互的通信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界面卡、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双界面卡的芯片通过非接触界面接收符合非接触界面所支持的无线通信协议的用户数据,以供双界面卡通过接触界面与通信终端进行数据交换,解决了通信终端只通过接触界面预留接口接收用户数据的问题,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了更大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方法应用处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双界面卡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界面卡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双界面卡接收用户数据的系统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02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内流道
- 下一篇:一种外观检查仪的建档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