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8750.0 | 申请日: | 201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0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严作廷;李世宏;王东升;张世栋;谢家声;荔霞;严建鹏;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P15/00;A61P15/0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晋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奶牛 子宫 内膜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兽药,特别是一种能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由复方中药组成的子宫灌注液。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疾病,是引起奶牛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牛的不孕症是一种主要的世界性经济问题。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2.5亿美元,英国报导不孕牛中约95%为子宫内膜炎,Andriamanga等对几个奶牛群进行了4年的研究,表明子宫炎的发病率为20~40%。在国内,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也很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83~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调查的结果为,9754头适龄奶牛中,就有1684头发生子宫内膜炎(17.26%),占不孕牛的68.34%(1684/2464);东北地区奶牛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原发性子宫内膜炎占全年所有牛病的2.75%,占正常分娩牛的5~10%,在牛产科疾病中比例高达18.69%,而继发性子宫内膜炎占所有牛病的6.05%,约占牛产科疾病的41.12%。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后,由于受子宫粘膜的炎症病程、炎性产物及细菌毒素的影响,使奶牛的性周期紊乱,又直接危害着精子的活力及胚胎着床,致使配种不孕,成为引起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往往影响奶牛产奶量及繁殖力。子宫内膜炎还可使产犊间期延长、产奶减少、淘汰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和抗生素治疗期间牛奶废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Bartlett(1986)估计在个感染牛的泌乳期花费为106美元,参见Bartlett P C,Kirk J H,Wilke M A,et al.Metritis complex in Michigan Holstein-Friesian cattle:incidence,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and estimated economic impact[J].Pre Vet Med,1986,4:235-248.。可见,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按目前文献报道的发病率计算,我国每年因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亿元以上。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激素等药物治疗,参见简子健,赵红琼,马素珍,等.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学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2007,28(4):72-76,但用这些药物治疗后容易造成耐药菌株出现和牛奶中药物残留,将会影响人类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能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的复方中药。
本发明的药物组方及各药物重量比为:丹参60~180、红花40~120、儿茶40~110、白头翁40~110、益母草30~100、败酱草20~90、红藤30~90。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按比例称取各药,药材放入水中完全浸透后加热至90℃提取3次,合并药液并浓缩至1∶1~1∶2,固液分离除去沉淀,再在液体中加入95%乙醇,使醇含量达到70%,静置12小时,使沉淀充分析出,取上清液进行浓缩并回收乙醇,待液体无醇味后,加入水定容,得到可供子宫灌注的药液。
本发明对奶牛不孕症这一现代兽医学常见疾病,从中兽医整体观念出发,运用中兽医辨证方法及理、法、方、药原则,确定了包含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证型、治疗法则以及处方用药,成功的将不孕症各疾病归纳在同一证型之中,解决了同一疾病因病型不同给诊断、治疗带来的麻烦。本发明组方中以丹参、红花、益母草活血化瘀为主药,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为臣药;儿茶、白头翁清热祛湿。诸药联合达到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缩宫排脓、祛瘀生新,处方选药精良,配伍严谨,君臣佐使,各司其功,相得益彰,可使患牛恢复正常的生殖功能。
经试验表明,本发明对牛子宫内膜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治愈率。此外,本发明的中草药还有高效、低毒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用的药物及所用的各药物重量份为:丹参60~180、红花40~120、儿茶40~110、白头翁40~110、益母草30~100、败酱草20~90、红藤30~90。具体制备是按组方准确称取各药材,将所有药材放入水中完全浸透后加热至90℃充分提取,一般提取3次即可,每次2小时,合并药液,再进行浓缩处理至1∶1~1∶2,降温至室温后用离心机离心(4000转/min)15min,除去沉淀。再将95%的乙醇缓慢加入浓缩液中,边加边搅拌,使醇含量达到70%。静置12小时,将上清液置于浓缩罐中,回收酒精至无醇味,浓缩液再加入双蒸水调节总量,使每毫升含生药1g、相对密度1.10-1.15(在50℃~60℃)的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