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干扰防护元件及电子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8186.2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干扰 防护 元件 电子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防护元件及电子组件,且特别涉及一种有效达到电磁干扰防护的电磁干扰防护元件及使用此电磁干扰防护元件的电子组件。
背景技术
电磁波会透过高效率、高功率消耗以及高集度的电-电子装置(electro-electronic devices)而增加。电磁波的产生会对其他装置、系统或装置或系统内的其它电子零件故障,或者更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为了有效地遮蔽电磁波,目前业界无不积极研发可用以遮蔽或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干扰防护元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干扰防护效果的电子组件。
本发明提出一种由一混合物成型而成的电磁干扰防护元件,其中此混合物包含一第一材料以及一第二材料,第一材料为选自于塑料类、工业塑料类及橡胶类和硅胶类的其中一种,而第二材料为选自于铝粉、镍粉、木粉及碳粉的其中一种,且以混合物的总重计,第一材料的含量介于50重量百分比至60重量百分比,而第二材料的含量介于40重量百分比至50重量百分比。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电子组件,包括一电子零件以及依据电子零件的形状而配置的一电磁干扰防护元件,此电磁干扰防护元件由一混合物成型而成,此混合物包含一第一材料以及一第二材料,第一材料为选自于塑料类、工业塑料类及橡胶类和硅胶类的其中一种,而第二材料为选自于铝粉、镍粉、木粉及碳粉的其中一种,且以混合物的总重计,第一材料的含量介于50重量百分比至60重量百分比,而第二材料的含量介于40重量百分比至50重量百分比。
在本发明的电子组件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零件为线圈类电子组件,此电子零件为电感或变压器。
在本发明的电子组件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零件包括一主体、一线圈以及多个接脚,其中主体具有互相平行的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以及垂直连接于第一部及第二部之间的一第三部,而线圈缠绕于主体的第三部上,多个接脚配置于主体的第二部,且线圈的末端连接至接脚。
在本发明的电子组件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磁干扰防护元件套覆电子零件。
在本发明的电子组件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磁干扰防护元件配置于电子零件的一表面。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磁干扰防护元件是由选自于塑料类、工业塑料类及橡胶类和硅胶类的其中一种的第一材料与选自于铝粉、镍粉、木粉及碳粉的其中一种的第二材料混合,并且经由特殊比例调配而成之后,依据所欲应用其上的电子零件的种类及形状而成型。换言之,电磁干扰防护元件的形状可以依据电子零件的种类及形状而改变,同时良好的依照需求而配设于电子零件,以有效地改善电子零件的电磁干扰现象。因此,使用此电磁干扰防护元件的电子组件具有良好的电磁干扰防护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子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电子组件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组件
110:电子零件
112:主体
112a:第一部
112b:第二部
112c:第三部
114:线圈
116:接脚
120:电磁干扰防护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示意图,而图2为图1的电子组件的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组件100包括一电子零件110以及一电磁干扰防护元件120,其中电磁干扰防护元件120依据电子零件110的形状而配置。例如,如果电子零件110的形状呈杆状或是不规则状,则电磁干扰防护元件120可以是套筒形,以包覆住整个电子零件110的轮廓。又或者,如果电子零件110的形状大致呈矩形,且有一平整的表面,电磁干扰防护元件120即可以呈片状或板状,设置在电子零件110的平整的表面上,如图3及图4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林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