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棉秆为原料生产纤维和食用菌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58168.4 | 申请日: | 201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俊;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俊;杨洋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 地址: | 42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原料 生产 纤维 食用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以棉秆为原料生产纤维和食用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以棉秆为原料通过皮芯分离,化学方法、酶法和生物法等方法脱胶生产纤维,这些方法不能完全利用韧皮纤维以外的有机质,同时生产中产生的污水难于处理或处理成本过高。以棉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的技术,通过将棉秆粉碎配料生产各种不同的食用菌,这些方法没有将韧皮纤维分离加以利用,经济效益不高。
1995年9月6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07917A报道了一种棉秆皮提取纤维的方法,该方法以棉秆皮为原料,通过预处理、提取、打洗、脱色等工艺提取纤维,其提取工艺采用硫酸或烧碱处理。该技术没有有效的利用提取纤维后的有机质,提取纤维过程的脱胶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酸碱等化学污染物。
2008年7月9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215717 A公开了一种棉秆皮纤维生物酶脱胶方法。该方法采用酸性酶和碱性酶对棉秆皮纤维进行脱胶,提高了纤维的性能,减少污水排放。该技术虽然减少了污水排放,但脱胶过程的脱胶废水仍然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也没有有效的利用棉秆皮纤维以外的有机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棉秆为原料生产纤维和食用菌的方法,一方面提取纤维,另一方面利用生产纤维后的有机质生产食用菌,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解决纤维生产中的污水处理问题,使棉秆的有机质完全利用,无生产污水排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以棉秆为原料生产纤维和食用菌的方法,按下列工艺步骤进行:
a、棉秆破碎与皮芯分离
采用对辊粉碎机将棉秆破碎,经过分筛,筛上部分为不易破碎棉秆皮,筛下部分为棉秆皮以外的有机质;
b、棉秆皮脱胶
对筛上部分的棉秆皮采用三级连续水循环生物脱胶技术对棉秆皮进行脱胶处理,具体操作方法为:
按葡萄糖1-3﹪,磷酸二氢钾0.1-1﹪,氯化镁0.1-0.5﹪,尿素0.1-0.5﹪,蛋白胨2-10﹪,酵母粉0.1-0.5﹪;余量为水配方配制成培养基,用硫酸或烧碱调节pH至5.0-8.0;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加入到培养罐中,接入产果胶酶菌种,培养16-24小时,得到菌液;按葡萄糖5-20﹪,磷酸二氢钾1-10﹪,氯化镁1-10﹪,尿素1-10﹪,余量为水配方配制成营养液;在第一级脱胶槽(2)、第二级脱胶槽(5)和第三级脱胶槽(8)分别加入90﹪的水和10﹪的营养液;各取脱胶槽容积0.5-5﹪的菌液,分别加入到第一级脱胶槽(2)、第二级脱胶槽(5)和第三级脱胶槽(8)中,将棉秆皮加入第一级脱胶槽料斗(1)中,启动第一级脱胶槽槽内物料输送器(3),待物料布满第一级脱胶槽(2)底部后即停止;静置10-28小时进行脱胶处理;继续向第一级脱胶槽料斗(1)中加入棉秆皮,再启动第一级脱胶槽槽内物料输送器(3);同时还启动第一级脱胶槽物料输出输送器(4),将经过第一级脱胶槽(2)脱胶的棉秆皮输入第二级脱胶槽(5)中;启动第二级脱胶槽槽内物料输送器(6),待第二级脱胶槽物料达到输出端时,启动第二级脱胶槽物料输出输送器(7)将物料输入第三级脱胶槽(8)中,启动第三级脱胶槽槽内物料输送器(9),待第三级脱胶槽物料达到输出端时,启动第三级脱胶槽物料输出输送器(10)将物料输入水洗槽中水洗,得脱胶棉秆皮;水洗槽中溢出的水,输入第三级脱胶槽(8)中,第三级脱胶槽(8)中溢出的液体流入第二级脱胶槽(5)中,第二级脱胶槽(5)中溢出的液体流入第一级脱胶槽(2)中,第一级脱胶槽(2)中溢出的液体过滤后的清液输入第三级脱胶槽(8)中;上述脱胶流程启动过程完成后,继续将棉秆皮加入第一级脱胶槽料斗(1)中,棉秆皮经第一、二、三级脱胶不断地获得脱胶棉秆皮,同时第三级脱胶槽(8)不断地输入水洗槽中溢出的水、过滤后的清液、以及流加营养液和菌液;即形成一个连续水循环生物脱胶流程;过滤后的沉淀及污水供食用菌生产配料用;上述脱胶棉秆皮依次经过脱水,烘干,除杂,精梳,整理后,打包即为供纺织用的棉秆皮纤维产品。
c、食用菌栽培
将a步的皮芯分离后的有机质部分输入粉碎机进一步粉碎制成有机质粉末,制得的有机质粉末按有机质粉60-95﹪,麦麸1-20﹪、过磷酸钙0.3-2﹪、石膏粉1-5﹪、玉米粉1-15﹪、石灰0-5﹪,酵母粉0-0.5﹪加入沉淀槽中的沉淀及污水配制成栽培料;使栽培料的水份的质量百分比达到55-65﹪,pH5.0-8.0,经过装袋、灭菌、接种后,进行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待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到商品要求后,即可采摘为食用菌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俊;杨洋,未经杨德俊;杨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