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护照自助领取系统和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7971.6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李丹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李丹彤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25 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护照 自助 领取 系统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身份识别和自动查询功能,能够代替人工完成电子护照的安全发放,从领取角度能够在领取人自行操作设备的情况完成护照领取的自助领取系统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化时代,护照成为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证件,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9303机读旅行证件》技术要求的电子护照是今后全球护照的主流形式,护照的获取包括了申领、制作和领取(发放)环节,在领取(发放)环节,大量的存储、查找、验证和发放工作,给发放机构带来极大的工作量。
电子护照由于其具有多页的性质,给自动化处理带来诸多挑战,尤其是分拣环节,目前这一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效率低,成本高。
由于每一本电子护照都有一个特定的发放对象,发放机构必须识别并验证领取人身份,从而防止错误发放,目前,这一环节都是由人工完成的。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为机器自动识别并验证身份提供了可能,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一对一比对验证技术已经完全达到实用水平。
因此,需要并且完全可以实现一种完全自动化的护照发放系统和方法,使之能够具备自动存储、查找、身份识别、验证和发放工作,从而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投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护照自助领取系统和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子护照自助领取系统,包括自动加载模块、存储模块、护照信息阅读模块、领取信息识别模块、生物特征身份识别验证模块、护照发放模块和中心控制单元。其中,自动加载模块和存储模块用于实现电子护照自动存放至存储单元,护照信息阅读模块用于实现护照机读信息的读取功能,领取信息识别模块用于实现领取人身份识别,生物特征身份识别验证模块用于实现申领人身份验证,护照发放模块用于实现电子护照的自动发放,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系统运行并记录相关情况。
所述的护照信息阅读模块能够完成信息的阅读,在系统控制下,能够将护照存放到指定存储位置时,将存储位置记录在中央控制单元。
所述的存储模块采用分层分格的存放模式,每格存放单元设计为与电子护照大小相适应只存放一本护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检索的效率,也能够防止护照在存放中被叠压而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护照自助领取系统使用方法,其流程分为存储和发放两个部分。
(1)、存储
①工作人员将制作好的一批电子护照放入系统指定位置,启动系统存放的指令;
②系统自动抓取一本护照,读取其机读信息并记录在系统内,同时在系统内检索可供存放的单元;
③系统将该本护照送入指定存放单元并记录存放位置;
④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下一个的操作,直到完成这批护照的存放。
(2)、发放
①申请人将领取凭条放入指定位置后,系统自动读取凭条信息,同时提供手动输入信息如号码或姓名等功能;
②系统自动检索该条信息,检索到该条信息后,提示申请人配合采集人脸、指纹或虹膜等生物特征,否则提示向管理员咨询;
③通过比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护照机读生物特征,验证是否为同一人;
④身份验证通过,则取出对应护照,否则提示向管理员咨询;
⑤读取取出的护照机读信息并显示,请申请人确认,确认通过则吐出该本护照,否则提示向管理员咨询。
本发明所述的身份验证模块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依据护照中的人脸以及指纹或者虹膜对申请人现场采集验证身份,能够防止采用欺骗手段冒领或者误领。此外,系统设置了三个环节来确保系统可靠和安全:
①领取人生物特征现场采集获取并进行记录,记录在中心控制单元;
②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护照芯片中的机读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③由领取人现场对出示的护照信息进行确认。
有益效果
本发明由系统自动运行,来对制作好的电子护照进行分拣、记录和存放,并通过对领取人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来提取领取人需要的电子护照,整个系统和流程简单易行,能节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由于是集中控制自动运行,使用更安全、更可靠,同时其特有的存储方式使电子护照不会被叠压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的另一部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李丹彤,未经张建;李丹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79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