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站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7910.X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3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后亮;刘虎;陆作其;王文忠;江超;郭卫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管理 智能 控制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垃圾站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垃圾站包括垃圾压缩箱、举升装置、投料器及喷淋系统,举升装置包括地埋箱、上平台及下平台,垃圾压缩箱置于下平台上且位于地埋箱中;投料器安装在上平台上,投料器设有顶盖,顶盖下方为投料口,投料口的下方与垃圾压缩箱的进料口位置相应;投料口的一侧设有夹桶翻转装置,投料口的底部设有可封闭投料口且两扇对开的挡板;投料器的下方设有称重传感器,投料器上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有控制单元、触摸屏及识别操作者身份的IC卡插口;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插入的IC卡或者触摸屏上输入的用户名及密码识别客户,发出指令打开投料器顶盖允许用户投料,读取称重传感器测得的投料前后的称重值,计算出本次垃圾的净重值,并且对该用户所投的垃圾重量及箱内的垃圾总重量分别累计,箱内的垃圾总重量达到设定值时,关闭投料器顶盖及垃圾压缩箱箱盖通知换箱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站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IC卡插口可插入用以投料的投料卡或用以拉箱的驾驶员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站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触摸屏的界面上还设有供客服人员操作设备的客服密码输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站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投料器中设有自动消防系统,所述消防系统包括灭火罐、灭火喷嘴、热探测管、压力开关、声光报警装置及手动释放装置,所述灭火罐的出口安装有指示释放阀,所述指示释放阀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灭火喷嘴相连,所述灭火喷嘴对准所述投料口,所述热探测管盘旋环绕在所述投料口的周壁上,其一端与所述指示释放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动释放装置连接;所述压力开关接入所述热探测管,压力开关的信号线接入所述声光报警装置。
5.一种垃圾站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触摸屏上显示初始界面,提示输入“用户名”、“用户密码”和“客服密码”;
(2)投料操作人员输入“用户名”和“用户密码”,或插入投料卡;
(3)控制单元接受触摸屏输入或读取投料卡后,系统进入该用户的账户,触摸屏进入投料工作界面;控制单元进行系统的投料自检,投料自检内容包括:确认垃圾压缩箱的箱体未满且箱盖处于打开状态、投料器顶盖处于打开状态且挡板处于关闭状态;自检中出现不符合项,则由操作人员通过触摸屏调整到位;
(4)在触摸屏上选择手工投料或垃圾桶上料,然后进行垃圾投料;控制单元读取称重传感器测得的投料前后的称重值,计算出本次垃圾的净重值,并且在触摸屏上显示;
(5)垃圾压缩箱进行压缩作业,触摸屏上显示是否继续投料,如选择继续则回到步骤(4);如选择投料结束,则控制单元将本次垃圾净重值累计在该用户名下,且累计计入垃圾箱内的垃圾总重量值;
(6)操作人员拔卡,控制单元发出系统初始化指令:投料器顶盖关闭、投料器挡板关闭、向垃圾中转站服务端上传本次刷卡后的垃圾总重量值,等待下次投料;
(7)当垃圾箱累计总重量值达到设定满箱值,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使垃圾压缩箱顶盖自动关闭,不再允许投料;垃圾中转站服务端通知驾驶员进行拉箱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站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4)中在触摸屏上选定手工投料后,操作人员将垃圾手工投入投料口内;垃圾落在挡板上待称重,投料完毕时,在触摸屏上选择结束投料,控制单元读取称重传感器测得的称重A值;接着挡板打开,垃圾落入下方的垃圾压缩箱中,然后挡板自动关闭,控制单元读取称重传感器测得的称重B值,并计算出本次垃圾净重A-B的值,触摸屏上显示出A-B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未经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79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源模组与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