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旋风子的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57501.X | 申请日: | 2011-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3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骆仲泱;余春江;方梦祥;王勤辉;施正伦;程乐鸣;高翔;周劲松;王树荣;倪明江;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褚超孚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旋风 冷凝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旋风子的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烟气的凝结式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专利和技术大多只针对烟气比较洁净的燃油或燃气锅炉,对于燃用煤或生物质等固体燃料的锅炉,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飞灰尘粒,在常规设计的凝结式余热利用装置中,这些尘粒和凝结水极易造成受热面沾污,并导致烟道堵塞,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燃烧技术进步,高含水的褐煤、各种污泥、农林废弃物等越来越多地成为锅炉燃料,这些固体燃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水分,烟气中的水蒸气份额非常高,凝结式余热利用的潜力很大,而传统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只能利用了烟气中的部分显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效率高、对高浓度含尘烟气的余热回收效果佳的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凝结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不能应用于回收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含尘烟气中水蒸气汽化潜热的问题。
一种基于旋风子的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带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冷却箱,冷却箱上方设有烟气汇集器、下方设有凝结水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冷却箱内部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旋风子,每个旋风子顶端与烟气汇集器连通,底端与凝结水收集器连通,侧壁连接有与其相切的穿过冷却箱箱壁的进气管。
冷却箱内的旋风子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它们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并联、串联或混联的方式成组,以提高烟气处理量和热量回收率效果。
所述的旋风子包括圆筒状的本体,本体底部径向缩口并连接有冷凝水排出管,顶端连接有出气管,进气管与本体顶部侧壁相切。
工作时,烟气以一定速度切向引入旋风子内部,使气流在其中形成高速旋转运动,贴壁流动的烟气一方面分离出烟气中的尘粒,另一方面由于受冷却开始水蒸气的凝结,并与壁面进行凝结式换热,旋风子内的气流运动最终将固相尘粒与凝结水同时从旋风子排出。
冷却液进口设于冷却箱的底部,冷却液出口设于冷却箱的顶部,冷却介质为液态冷却液,能够进行更快的热交换,迅速地将沉浸在旋风子壁面的热量交换并携带出来,最大限度的回收烟气中的热量。
所有的进气管的进气端汇集一起形成烟气进气口,方便加工,同时也容易实现烟气流量的均匀分配。进气管的出气端为缩口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旋风子回收烟气余热的方法,包括:
将旋风子本体置于冷却液中,旋风子底端和顶端与外界连通,将含烟尘和水蒸气的烟气从旋风子本体侧壁切向引入旋风子内,烟气与冷却液热交换后从顶部排出,冷凝水和烟尘从底部排出。
优选的,所述的烟气切向引入速率为10~60m/s。所述的冷却液温度低于80℃。所述的烟气温度高于100℃。可以保证除去大部分烟尘和水蒸气,达到充分换热的目的。
针对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含尘烟气,常规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只能利用烟气的显热,对于烟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而释放出的汽化潜热无法利用,而本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含尘烟气的凝结式余热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烟气中的能量。
本发明凝结式余热利用装置中的换热基本单元旋风子可以有效地将烟气中的尘粒和冷凝水有效分离并及时排除出,不但保证换热表面的清洁,还能对排放的烟气起到一定的除尘作用。烟气中如果含有HCl等易溶于水的有害气相污染物,在本发明装置中亦可取得显著的脱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风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旋风子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基于旋风子的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冷却箱8,冷却箱8底部设有冷却液进口3,顶部设有冷却液出口6,冷却液进口3和冷却液出口6位于冷却箱8相对的两侧。冷却箱8上方设有烟气汇集器4,下方设有凝结水收集器9,烟气汇集器4上设有烟气出口5。冷却箱8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旋风子7。
旋风子7包括圆筒状的本体12,本体12底部径向缩口,底端连接有冷凝水排出管10,顶端连接有出气管11。其中出气管11与烟气汇集器4连通,冷凝水排出管10与凝结水收集器9连通。旋风子7的数量为4个,成并联结构布置,所有的进气管1进气端端汇集一起形成烟气进气口2,与供烟源相通,进气管1出气端为缩口设置,并与本体12顶部侧壁相切。
上述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7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