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氨基丁酸-2-酮戊二酸转氨酶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6470.6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虹;夏军;冯小海;张扬;李莎;倪芳;欧阳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54;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P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丁酸 酮戊二酸 转氨酶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二氨基丁酸-2-酮戊二酸转氨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一种权利要求1所示二氨基丁酸-2-酮戊二酸转氨酶的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3.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氨基丁酸-2-酮戊二酸转氨酶基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达载体为pET-28a(+)。
5.一种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因工程菌为包含有重组质粒pET-dabat的E.coli BL21(DE3)。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步骤:
(1)二氨基丁酸-2-酮戊二酸转氨酶的基因dabat扩增:
根据GeneBank公布的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如下一对引物:
引物1:5’-CCGGAATTCATGACCATCACCCAGCCCGA-3’
引物2:5’-CCCAAGCTTTCAGGCGCAGTCGCGCACCG-3’
在上述引物的5’端的下划线部分分别引入EcoR I和Hind III酶切位点,以小白链霉菌PD-1(Streptomyces albulus PD-1,CCTCC NO:M2011043)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反应物组成如下:25μl体系,2.5μl 10×Ex Taq Buffer,2μl dNTP,2.5μl MgCl2,2μl DMSO,2μl模板,引物1和引物2各2μl,0.5μl Ex Taq,9.5μl ddH2O,PCR反应程序为:95℃变性5min,然后94℃30s,58℃60s,72℃90s,共30个循环,72℃延续10min;将PCR产物克隆测序;
(2)重组表达质粒pET-dabat的构建:
将步骤(1)得到PCR产物纯化后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Hind III酶切,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质粒pET-28a(+),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进行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ET-dabat;
(3)将该重组质粒pET-dabat转化至宿主细胞中:
将重组质粒pET-dabat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中,涂布含有25μg/mL卡那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得到初步阳性克隆;
(4)经抗性培养基筛选得到阳性克隆:
分别挑取初步阳性克隆于5mL含有25μg/mL卡那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rpm培养过夜,提取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Hind III酶切质粒,根据电泳结果判断具有序列表SEQ ID NO:1的DNA片段的质粒为重组质粒pET-dabat,具有该质粒的菌落为阳性克隆,即为基因工程菌。
8.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因工程菌在发酵生产L-2,4二氨基丁酸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基因工程菌在含有25μg/mL卡那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0~40℃液体培养8-20h,按2~10%(v/v)的接种量转接至发酵培养基培养5~7h后,加入终浓度为0.2~1mmol/L的乳糖诱导,降温至25~30℃再诱导培养12~20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培养基包含如下组分:葡萄糖10~50g/L,(NH4)2SO4 5~10g/L,NaCl 5~10g/L,KH2PO4 1~3g/L,MgSO4 0.1~1g/L,溶剂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64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