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电粒子发生器、充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6426.5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森野贵典;大森雅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2 | 分类号: | G03G15/02;G03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陈源;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电 粒子 发生器 充电 装置 图像 形成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电粒子发生器、充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对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方案,在一些情况下使用了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电晕管充电方案(scorotron chargingscheme)。在栅格电晕管充电方案中,以非接触方式对待充电元件进行充电。作为另一个充电方案,在一些情况下使用了充电辊方案,在该充电辊方案中,在充电辊与图像载体相接触地转动时,通过使得在半导体充电辊和图像载体之间产生的非常小的间隙中发生放电来执行充电处理。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11-015232中,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在该充电装置中,设置有放电电极和电离区控制电极。放电发生在放电电极面对本体的一部分。电离区控制电极通过绝缘层堆叠在放电电极的表面上。在放电电极的背面上设置有馈电电极。放电电极轴线方向上的每个端部的体积电阻率被设置为小于放电电极中央部分的体积电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通过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的运动来减少电极的干扰的带电粒子发生器、充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电粒子发生器,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绝缘材料。带电粒子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的放电而产生。第一电极、绝缘材料、和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二电极具有不与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运动所沿的路径交叉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带电粒子发生器中,第二电极具有沿第一方向所开的多个开口。绝缘材料具有多个区域限制空间。每个区域限制空间都对应于这些开口之一。区域限制空间与开口相连续。区域限制空间是在其中区域限制空间朝向开口定向的方向中开口、并且在第二方向中受限的空间。开口的面积大于区域限制空间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带电粒子发生器中,开口面积随着到绝缘材料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带电粒子发生器中,绝缘材料在距离绝缘材料与区域限制空间之间的边界预定范围内沿第二方向与开口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电粒子发生器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对待充电元件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载体、根据第五方面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图像载体用作待充电元件。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充电装置被设置为不与图像载体接触,并对图像载体进行充电。显影装置利用显影剂对已通过曝光形成在通过充电装置进行了充电的图像载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将已通过显影装置显影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单元将已通过转印单元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利用通过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的运动来减小电极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相比于其中带电粒子发生器不具有本发明构造的情况,可以利用带电粒子的运动更加减小电极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相比于其中带电粒子发生器不具有本发明构造的情况,除了根据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得到的本发明的优点以外,还可以稳定地产生带电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相比于其中带电粒子发生器不具有本发明构造的情况,除了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得到的本发明的优点以外,可以利用带电粒子的运动进一步减小电极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利用通过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的运动来减小电极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利用通过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的运动来减小电极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下面将根据以下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截面图、以及示出充电装置周围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底面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放电区中的带电粒子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放电区周围部分的构造的示例性示图;
图6是表示电极之间流过的电流的电流值和实例中图像载体的表面电位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曲线;
图7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放电区及放电区周围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放电区及放电区周围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6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