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p埋层的纵向沟道SOI nLDMOS器件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56314.X | 申请日: | 2011-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7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鹏;许生根;刘怡新;吴倩倩;孔令军;汪洋;赵伟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纵向 沟道 soi nldmos 器件 单元 | ||
1.一种具有p埋层的纵向沟道SOI nLDMOS器件单元,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1)、隐埋氧化层(2)、p埋层区(3)、n型轻掺杂漂移区(4)、栅氧化层(5),其特征在于:
隐埋氧化层(2)覆盖在p型半导体衬底(1)上,p埋层区(3)覆盖在隐埋氧化层(2)上,n型轻掺杂漂移区(4)和栅氧化层(5)并排设置在p埋层区(3)上,n型轻掺杂漂移区(4)与栅氧化层(5)相接,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紧邻栅氧化层(5)设置,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一侧与栅氧化层(5)相接;
在n型轻掺杂漂移区(4)顶部的两侧分别嵌入p型阱区(12)和n型缓冲区(15),其中p型阱区(12)为p型较重掺杂半导体区,n型缓冲区(15)为n型较重掺杂半导体区,p型阱区(12)的一侧与栅氧化层(5)相接;p型阱区(12)的顶部嵌入n型源区(10)和p型欧姆接触区(11),n型源区(10)的一侧与p型欧姆接触区(11)相接,n型源区(10)的另一侧与栅氧化层(5)相接,p型欧姆接触区(11)设置在n型源区(10)与n型缓冲区(15)之间;n型缓冲区(15)的顶部嵌入n型漏区(14),p型欧姆接触区(11)与n型漏区(14)之间顺序间隔有p型阱区(12)、n型轻掺杂漂移区(4)和n型缓冲区(15);所述的p型欧姆接触区(11)为p型重掺杂形成,n型源区(10)和n型漏区(14)为n型重掺杂形成;
栅氧化层(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场氧化层(8-1),第一场氧化层(8-1)覆盖了相邻的栅氧化层(5)的顶部、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顶部,以及n型源区(10)顶部的一部分;n型轻掺杂漂移区(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场氧化层(8-2),第二场氧化层(8-2)覆盖了相邻的p型欧姆接触区(11)顶部的一部分、p型阱区(12)的顶部、n型轻掺杂漂移区(4)的顶部、n型缓冲区(15)的顶部、以及n型漏区(14)顶部的一部分;
金属栅极(7)紧邻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设置,并与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另一侧、以及栅氧化层(5)和第一场氧化层(8-1)相接;n型源区(10)的顶部设置有金属源极(9),金属源极(9)覆盖了相邻的第一场氧化层(8-1)顶部的一部分、n型源区(10)顶部的一部分、p型欧姆接触区(11)顶部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场氧化层(8-2)顶部的一部分;n型漏区(14)的顶部设置有金属漏极(13),金属漏极(13)覆盖了相邻的n型漏区(14)顶部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场氧化层(8-2)顶部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63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型汽车车架的板簧前支架加强板
- 下一篇:轻便拉力健身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