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架无载体一模二件成形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55656.X | 申请日: | 2011-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9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匡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载体 一模二件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板料成形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支架无载体(废料)一模二件冲压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多工位级进模成形方法是冲压工艺先进板料成形方法,因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而安全收到生产单位欢迎。多工位级进模冲压工艺在条料送进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切除余料,在各工位之间及到达最后工位之前,需要保留一些材料将其连接起来,以保证条料的连续送进,称这部分材料为载体。图4b是现有技术中支架有载体(废料)多工位级进成形排样示意图,图4a是现有技术中得到的支架结构侧视示意图。这种成形方法的缺点是:有废料产生,原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能源消耗大、材料消耗大。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支架生产效率、材料利用率,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无载体一模二件成形方法,该方法可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支架无载体一模二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尺寸符合要求的条料;
B)将条料放置在专用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上;
C)在专用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上完成支架成型与整形,一模二件;
所述专用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包括设置在模架上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滚动导柱、成形凹模、预成形凹模、切断凸模、冲孔凸模、凸模固定板、切断卸料板、冲孔卸料板、预成形卸料块、成形卸料块、导正销、斜导柱和氮气弹簧;上模板设置在模架上,滚动导柱的上端与上模板连接,冲孔卸料板通过氮气弹簧设置在上模板上,冲孔凸模通过凸模固定板设置在上模板上,切断卸料板和冲孔卸料板与氮气弹簧连接并套装在导正销上,预成形卸料块和成形卸料块与氮气弹簧连接并套装在斜导柱上,导正销、斜导柱、成形凹模和预成形凹模固定在上模板上;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及设置在下模板上的成形顶块、预成形顶块、定位斜滑块、切料定位板、顶料销、切断顶料块、冲孔凹模固定板、预成形定位调节螺钉、成形定位调节螺钉、导料板、与成形凹模适配的成形凸模、与预成形凹模适配的预成形凸模和与切断凸模适配的切断凹模,与冲孔凸模适配的冲孔凹模通过冲孔凹模固定板固定在下模板上,滚动导柱的下端与下模板连接。
D)支架自动从模具上掉下,完成支架成形。
本发明采用专门的支架无载体(废料)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对卷料进行冲压成形,将原有支架多工位级进模成形方法中的有载体(废料)改为无载体(废料);将原有支架多工位级进模成形方法中的一模一件改为一模二件;在支架多工位级进模具上装有定位斜滑块,保证了支架毛坯在切断离开卷料具有准确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提高支架冲压生产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专用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专用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排样示意图;
图4a是现有技术中得到的支架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b是现有技术中支架有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排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本发明所述的支架冲压成形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尺寸符合要求的条料;
B)将条料放置在专用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上;
C)在专用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上完成支架成型与整形,一模二件;
专用支架无载体多工位级进成形模具的结构见图1和图2,该模具包括设置在模架1上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2、滚动导柱3、成形凹模7、预成形凹模10、切断凸模13、冲孔凸模17、凸模固定板16、切断卸料板15、冲孔卸料板18、预成形卸料块8、成形卸料块5、导正销14、斜导柱31和氮气弹簧6;上模板2设置在模架1上,滚动导柱3的上端与上模板2连接,冲孔卸料板18通过氮气弹簧6设置在上模板2上,冲孔凸模17通过凸模固定板16设置在上模板2上,切断卸料板15和冲孔卸料板18与氮气弹簧6连接并套装在导正销14上,预成形卸料块8和成形卸料块5与氮气弹簧6连接并套装在斜导柱31上,导正销14、斜导柱31、成形凹模7和预成形凹模10固定在上模板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56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方
- 下一篇: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