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γ位手性中心的α-酮酸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54906.8 申请日: 2011-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2675016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9
发明(设计)人: 张万斌;谢芳;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7B53/00 分类号: C07B53/00;C07C69/738;C07C67/347;C07C205/56;C07C201/12;C07D307/54
代理公司: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代理人: 龙淳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具有 手性 中心 酯化 及其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的具有γ位手性中心的α-酮酸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不对称1,4-共轭加成是通过亲核试剂对1,4-不饱和化合物中的碳正离子的选择性进攻,来形成新的碳-碳键并得到手性碳原子,此反应是构建手性碳-碳键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现有配体中亚磷酰胺配体、特别是轴手性亚磷酰胺配体在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中效果表现极为优异(a.De Vries,A.H.M.;Meetsma,A.;Feringa,B.L.Angew.Chem.,Int.Ed.1996,35,2374-2376.b.Hua,Z.;Vassar,V.C.;Choi,H.;Ojama,I.Proc.Natl.Acad.Sci.U.S.A.2004,101,5411.c.Alexakis,A.;Rosset,B.S.;Humam,M.J.Am.Chem.Soc.2002,124,5262.)。2010年,由张万斌课题组开发出的D2-对称的联苯双桥联亚磷酰胺配体在对链状烯烃的铜催化的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中表现出了极其优异的催化反应活性及对映选择性。(Hui Zhang,Fang Fang,Fang Xie,Han Yu,Guoqiang Yang,Wanbin Zhang*.Tetrahedron Letters,2010,51,3119-3122.)。但是,到目前为止的Cu催化的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中,对于不饱和链状烯烃表现不佳,且底物反应活性低。

从第一只普利类药物——卡托普利(开博通)于1981年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首先开发上市至1998年,全球共计有16只普利类药物陆续上市。而在过去9年里,又有若干只普利类抗高血压药物上市,壮大了普利类药物的队伍。普利类药物是ACE抑制剂,可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有效调节控制血压、治疗充血性心衰,并能较好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改善心梗的预后,因此在国外应用十分广泛。在普利类药物结构中α-羟基苯丁酸结构是其重要的骨架,对该骨架进行改进衍生是普利类药物开发的重要方法,而其可由γ-取代基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类化合物进一步衍生得到,以往的修饰方式均是从肽的一侧进行修饰,而从未有从骨架γ位进行手性修饰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使用亚磷酰胺配体与铜盐配位生成催化剂,使二烷基锌与由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β,γ-不饱和α-酮酸酯化合物发生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从而方便地生成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具有γ位手性中心的α-酮酸酯手性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衍生生成具有γ位手性中心的α羟基苯丁酸手性骨架,从而成为普利类药物的潜在骨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具体涉及以下发明。

一种具有γ位手性中心的α-酮酸酯化合物,其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

其中,R1是选自环烷基、芳基、芳烷基、卤代芳基、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2是选自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以及芳烷基中的任意一种,R2是烷基。

本发明优选,在结构式(1)中,R1是选自环己基、苄基、苯基、烷基苯基、烷氧基苯基、卤代苯基、硝基苯基、呋喃基、萘基中的任意一种,R2是选自甲基、乙基、叔丁基、苯基、苄基中的任意一种,R3是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新型的具有γ位手性中心的α-酮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手性亚磷酰胺配体与铜盐生成的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二烷基锌与由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β,γ-不饱和α-酮酸酯化合物发生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从而生成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具有γ位手性中心的α-酮酸酯化合物,

其中,R1是选自环烷基、芳基、取代芳基、芳烷基、卤代芳基、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2是选自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以及芳烷基中的任意一种,R3是烷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9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