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信息交换的方法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4883.0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8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欣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9/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信息 交换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信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信息交换的方法与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信息中介行业进入门槛相对不高,因此良莠不齐,大多数奉公守法、诚实经营,但其中也有不少存在着欺诈行为,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一些婚姻、资产、求职、担保、医疗等中介,在收取不菲费用的同时,还未能保证信息真实、有效和及时地传达到供需双方,造成供需双方不必要的金钱和时间浪费,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信息交换逐步成为人们交友、交易和求职等的常用方式,用户在信息交换平台注册自己的相关信息后,在网络交换平台中寻找匹配自己输入条件的其他已注册自己相关资料的用户进行交流、交易、借贷或求职等。虽然这种平台能及时的把信息传递给供需双方,但是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网络信息交换平台的质量。
公开号为CN1852126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交友系统及通过该交友系统实现交友的方法,该发明专利保证了交友信息的保密性,交友信息的相对真实性,提高了交友的服务质量。但是该专利有以下缺点:1、无交友双方相互的评价机制,不能引导和监督用户文明传递信息;2、通过业务指纹,跟踪一些用户信息,如搜集用户经常访问的网址,分析该用户的爱好是否与实际填写内容相符,这样通过实时监测用户的方式虽然可以保证用户信息填写的真实性,但是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甚至威胁到用户的财产和生命安全;3、无匹配内容传输,用户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得不到满足;4、无开放式内容的匹配选项,限制了用户无法从多种媒体信息中搜索匹配对象;5、无核实用户信息,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6、无验证用户本人使用的模块,不能保障信息的内容和归属人相对应,以及不能保护用户的信息隐私;7、信息的供需双方不能直接实现互动,缩小了用户的交友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信息交换的方法,消除人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供需双方通过系统直接对话,并配有评价机制,节省时间成本和中介费用,避免了信息传递的第三方带来的信息失真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信息交换的系统,消除人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供需双方通过系统直接对话,并配有评价机制,节省时间成本和中介费用,避免了信息传递的第三方带来的信息失真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信息交换的系统,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有需要提供救助的人士传播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信息交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核实用户信息网点或用户信息管理中心进行实体或互联网电子验证,完成身份和个人信息的核实,将验证资料存储在信息收发终端上, 未进行身份验证或身份验证未通过以及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信息都做有相应的标识;
B、启动信息收发终端登陆,进行身份验证;
C、选择信息交换模式,其中,信息交换模式包括交友模式、交易模式、求职模式、金融模式和健康模式;可以多模式并行运作,也可以单独运行;
D、当交友模式、交易模式、求职模式或金融模式时,在信息收发终端输入匹配的条件通过无线模块发送至无线覆盖区域内的搜索到的具有相同功效的其他信息收发终端;
E、所述其他信息收发终端的信号返还至搜索方的信息收发终端,若条件匹配则互发信息;
F、通过通讯软件登陆互联网进行通讯,了解对方更多详细信息,发起对话与之交流,可以设定当双方出现共同的联系人,即共同的用户号码,经过信息管理中心确认,信息收发终端就可以在无线覆盖距离内互发交友信号;
G、对话双方在用户信息管理中心上互相评价,相互评价可以作为筛选的匹配条件。
如果步骤D选择的信息交换模式为健康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H、通过生理模块检测实时监测用户的生理指数。
I、如果发现生理指数不正常或用户自身感觉不适,通过信息收发终端发出求救信息。
G、如果接收到所述求救信息的人无救助能力,则接收方向自己的无线覆盖区域转发所述求救信息。
K、对所述求救信息的求救方进行救助处理。
L、求救方在用户信息管理中心对转发方或救助方进行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欣,未经吴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