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具用无磁钢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4633.7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袁鹏斌;高斌强;余荣华;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上海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6 | 分类号: | C22C38/46;C21D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94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具用无 磁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磁钢,特别涉及一种钻具用无磁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钻具是石油及天然气钻采设备重要的部件,是石油专用管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油气勘探,开发的地质地理条件和工程需要,钻井作业中井眼轨迹控制是勘探井和开发井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需在钻柱下部连接一定长度用无磁性钻具(壁厚一般在30mm-103mm之间)实时监测井眼的斜度和方位,以便及时调整。随着各种复杂条件下开采技术飞速发展,无论在陆地还是海洋上,对于无磁钻井工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石油钻具常用的无磁钢一般均为高铬、高镍的奥氏体不锈钢,也有采用以锰代镍、以氮代碳的奥氏体不锈钢。其中典型的材料为1Cr18Ni9Ti、W1813N等,此类材料虽也为无磁钢,但它仍具有弱磁性,强度、抗晶间腐蚀性能不能很好的满足无磁钻具使用的相关要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00176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无磁钻铤用钢,其特征在于冶炼后需经过锻造过程,第一步:开坯锻造,温度:1100℃~1200℃,保温2小时,锻造比2~3;第二步:二次精锻成型,总锻比6~8,温度900℃~1100℃,最后留20%~30%在650℃~950℃锻造进行形变强化处理,锻后快冷。此种奥氏体无磁钢以靠形变强化使钢的屈服强度提高到700MPa。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具用无磁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合理控制各元素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沉淀强化热处理来提供一种有高强韧性、可加工性好、磁导率低,稳定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无磁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钻具用无磁钢,其特征在于该无磁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有C 0.30~0.40%,Si≤0.8%,Mn 7.0~9.0%,P≤0.06%,S≤0.01%,Cr 3.0~4.0%,Ni 8.0~10.0%,V 1.0~1.5%,其余量为铁。
制备该钻具用无磁钢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
①原料按比例配置后进行锻造;
②在1100℃~1150℃温度下进行固溶热处理;
③然后进行水冷处理;
④在650℃温度下,进行24小时的时效处理;
⑤最后出炉空冷。
在Fe-Mn-C系中一般以中碳及高锰(18-20%)来获得稳定奥氏体。生产实践表明,含锰量高达20%的钢中其热加工、冷加工、切削、磨削等工艺均不够理想,因此以部分镍来取代部分锰,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冷加工性加入4%的铬构成9Ni-8Mn-4Cr的基体。为进一步稳定奥氏体在Fe-Mn-C系中加入适量的铬,在中碳含量时并不出现高温铁素体相,同时可以改善高锰钢的加工性能。在高锰高铬中碳钢中加入钒,经时效后碳与钒形成碳化物弥散析出,碳化钒弥散强化提高了钢的强度,在含钒量为1.0~1.5%范围时碳含量对机械性能影响极为显著。磷含量≤0.06%,在奥氏体钢中磷无很大危害性,适当放宽磷的限制有利于使用返回料或高碳锰铁(含磷较高),以降低钢的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由于合理控制了各元素的化学成分,使无磁钢具有较高强韧性、可加工性好、磁导率低,稳定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2)由于采用了沉淀强化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奥氏体固溶体中析出弥散分布的第二相,这种第二相质点对钢的基体起强化作用。无磁钢在完全固溶后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经时效后C与V形成的碳化物弥散析出,通过碳化钒的弥散析出提高了钢的强度。通过热处理充分发挥钢的机械性能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钻具用无磁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
①将精纯原料按:C 0.38%,Si 0.75%,Mn 8.35%,P 0.023%,S 0.009%,Cr 4.25%,Ni 8.16%,V 1.27%,其余量为铁的比例配置,在常压炉冶炼,经锻造开坯制成热处理试样,锻造工艺参数为:
一次开坯锻造温度:1160~1200℃,终锻温度:900℃锻造比:不小于3.0
二次精锻加热温度:1140~1180℃,终锻温度:850℃锻造比:不小于2.5
②在1120℃的温度下进行固溶热处理;
③然后进行水冷处理;
④在650℃温度下,进行24小时的时效处理;
⑤最后出炉空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上海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上海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磁吸式熨衣板
- 下一篇:汽车安全气囊饰盖装饰涂料用中度支链饱和聚酯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