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枣猕猴桃的工厂化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3609.1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7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江;孙晓荣;梁爽;谭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 21221 | 代理人: | 侯正达 |
地址: | 11016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枣 猕猴桃 工厂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枣猕猴桃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软枣猕猴桃具有水果Vc之王的美称,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5%左右,总糖8.8%,有机酸1.5%,Vc 430mg/100g 是苹果的100倍,氨基酸 933.9mg/100g,软枣猕猴桃汁具有阻断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作用,还含有硫醇蛋白酶的水解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养颜、提高免疫功能、抗癌、抗衰老、软化血管、抗肿消炎的功能,营养与保健价值极高。近年来,软枣猕猴桃受到广大研究者和生产者的极大关注,但由于软枣猕猴桃多数处于野生状态,在一些山区、野生资源保护区生长,人们常年砍伐式采摘,造成软枣猕猴桃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常规繁殖方法出苗慢,苗木成活率低,而且扦插、嫁接繁殖需要消耗大量的猕猴桃枝条,苗木带菌率高,播种繁殖育出的苗木性状不稳定,分离严重,使得市场上软枣猕猴桃苗木供应量不足,严重限制了其当前的发展。
软枣猕猴桃的离体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历史不长,自1997年朱道圩报道“软枣猕猴桃叶片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开始,对于软枣猕猴桃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也逐渐展开了研究,但是目前市场对于软枣猕猴桃苗木的需求量很大,只有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才能满足市场苗木稀缺的难题,而且通过离体快速繁殖技术也能将大量的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进行保存和利用。
2009年11月11日公告的CN101574056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分为外植体灭菌、接种、继代增殖、生根四个阶段。但由于其采用了玉米素作为生长调节剂,价格昂贵且难于采购(市场价1900元/g),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软枣猕猴桃在东北地区均处于野生状态,通过传统的繁殖方式包括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会出现资源破坏严重,繁苗速度慢、母株性状难以保持、植株易带菌及苗木成活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软枣猕猴桃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目的在于可以缩短繁苗周期,降低育苗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减少植株带菌,保持母株优良性状,解决品种退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制:
1)基本培养基:采用常规MS培养基配方配制,用普通自来水替代配方中的蒸馏水,其中琼脂浓度为6.0-8.0g/L,用白糖取代蔗糖,浓度为25-30 g/L,调整基本培养基的pH值为5.5-6.0;
2)诱导培养基:向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BA(6-苄氨基嘌呤)使之浓度为0.5-1.5mg/ L;
3)继代培养基:向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BA(6-苄氨基嘌呤)使之浓度为1.5-3.2mg/L及IBA(吲哚丁酸)使之浓度为1.0-1.5mg/L;
(二)培养条件: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光照周期12小时/d,光照强度2000lux,每周用紫外线进行室内消毒一次;
(三)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
1)外植体的选取:选取软枣猕猴桃的休眠枝条,经水培后长出7-10cm的嫩芽作为外植体;
2)外植体的消毒:将长出的嫩芽用清水冲洗1-2小时,将嫩芽上的叶片去掉,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消毒3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遍,用0.1%升汞水溶液消毒2次,每次4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备用;
(四)接种:将消毒好的嫩芽切成含芽切段横放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25-30天左右,诱导萌发出幼芽或丛芽;
(五)继代培养:将诱导出的幼芽或丛芽移至继代培养基中,培养25-30天后,每个幼芽或丛芽分化出6-8个(增殖倍数6-8)长至4-6cm、已生根的丛生幼芽;
(六)沙床移栽:将已生根的组培苗,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3天,将基部的继代培养基去掉,移栽至沙床上,浇水,温室内保持50-90%的湿度至组培苗成苗,待40-50天后,组培苗已经长出很多的毛细根系,长7-10cm左右,转移至营养钵中继续生长,等待出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6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