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锦棉(粘)织物酸性或中性和活性染料同浴浸渍染色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53467.9 申请日: 2011-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2199884A 公开(公告)日: 2011-09-28
发明(设计)人: 王光明;陈权胜;张晓亮;赵敏希;祖菊青;王超群;徐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D06P1/38 分类号: D06P1/38;D06P1/39;D06P1/00;D06P1/44;D06P1/673;D06P3/87;D06P5/02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林怀禹
地址: 310018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锦棉 织物 酸性 中性 活性染料 浸渍 染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锦棉(粘)织物染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锦棉(粘)织物酸性或中性和活性染料同浴浸渍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锦/棉(粘)织物是当前十分流行的面料。棉、粘胶纤维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吸湿透气性好,但易起皱;锦纶纤维弹性好,强度高,质轻耐磨,吸湿性也较好,锦/棉(粘)织物面科则同时兼备两种纤维的优点,又互补不足,既具有坚挺的身骨,又具有滑爽、丰满的手感,经染整加工后赋予织物随意舒适性,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由于锦和棉具有不同的内部分子结构,造成了它们的染色性能的不同,这对染色加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其染色是目前印染工作者值得探讨及研究的课题。

传统的锦/棉(粘)织物一般采用分散/直接、酸性(中性)/直接、酸性(中性)/活性两浴法染色。对于高档锦/棉(粘)织物均以酸性(中性)/活性染料染色,其染色工艺流程长,能源消耗大。如何缩短染色工艺、降低能源及水量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高档锦/棉(粘)织物中的棉(粘)纤维均以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染色方便,染色牢度优良等优点。但活性染料染色时加碱具有两重性,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染料与纤维反应而结合,但碱的存在也会使染料水解而失效。染色时碱剂的强弱及用量是影响锦/棉(粘)织物染色产品质量的主要关键之一。目前工厂活性染料锦/棉(粘)织物浸染染色一般采用纯碱为固着碱剂,其用量较大(一般为10~15g/L,深色达15~25g/L)。同时在染色时,酸性或中性与活性染料的染色条件极不相同,酸性或中性一般需在酸性条件下染色,而活性染料需在碱性条件下染色,因此一般采用两浴法染色,其生产效率低,工艺过长,影响产量及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锦棉(粘)织物酸性或中性和活性染料同浴浸渍染色方法,采用活性染料先低温(60~65℃)或双温(分别为60~65℃及80~85℃)及加碱(pH值11~11.5)对棉纤维染色,然后再加酸(至pH值5~6)及升温(95~98℃)用酸性(中性)染料对锦纶纤维染色。同时在活性染料皂洗过程中,又对酸性(中性)染料进行固色的方法。这将大大缩短染色时间,提高产量,降低能源、水量的消耗及碱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污水中碱的含量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在酸性(中性)染料染色时,染液为醋酸钠与醋酸组成的缓冲体系,可使染色重现性(染色一次成功率)提高,减少回修。

发明的一浴二步法染色过程及原理:

染色过程:

一、一浴二步法染色过程之一:

锦/棉(粘)织物——KN型活性染料(60~65℃)染色——酸性(中性)染料高温(95~98℃)染色—— 固色、皂洗 —— 水洗

二、一浴二步法染色过程之二:

锦/棉(粘)织物——B、M、BF型活性染料双温(分别为60~65℃及80~85℃)染色——酸性(中性)染料高温(95~98℃)染色——固色、皂洗 —— 水洗

发明原理:

锦/棉(粘)织物用酸性(中性)/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由于活性基团不同,可分为乙烯砜结构(KN型)染料、一氯均三嗪结构(K、KD、KE型)染料及一氯均三嗪与乙烯砜双活性基团结构(B、M、BF型)染料等。不论哪类染料,其染料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团,需在碱性及一定的染色温度条件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结合。而酸性(中性)染料一般需在高温(95~98℃)和酸性条件下染色,大部分酸性(中性)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会影响染料的上染率,而活性染料在高温条件下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发生水解而失效。因此对于锦/棉(粘)织物用酸性(中性)/活性染料染色一般采用两浴法工艺。

酸性(中性)/活性染料一浴二步法染色工艺从理论上讲,可先在碱性及低温条件下染粘胶或棉,染色后期加酸及升温再染锦纶,目前工厂活性染料浸染常规染色采用纯碱为固着碱剂,其用量较大(一般为20g/L左右)。染色后期加大量醋酸(需30g/L左右)才能中和20g/L的纯碱,同时还必须多加一定的醋酸,才能达到酸性(中性)染料染色的需要。这从理论研究是可行的,但不具备实用性,难以工业化生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4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