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力动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3323.3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6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强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尤其是一种重力动力装置。属于新能源动力装置领域。
目前,公知的可将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方式主要有热力机械装置、水力机械装置、风力机械装置和核聚变机械装置等。长期以来,这些装置在给人类发展带来效率和方便的同时,也给地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因此,寻找不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新能源,成了人们的共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动力装置的局限,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重力作能源的动力装置。该装置获取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和污染,完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依据重力原理,利用物体自由下落带动转轮作功;又依据大气浮力原理,将下落作功的物体用大气将其浮升复原到起点。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利用大气浮力将下落物体浮升而循环作功的动力装置。它包括重力球、重力球下落通道、转轮、接球槽、集球板和气体升降机。其中,气体升降机又包括气囊、液体容器、连气管、液流管、支点、充气口、注液口。
它的工作流程是:重力球沿其通道下落带动转轮向外作功,经接球槽落到气体升降机顶部将其带到集球板,再次进入下落通道,如此循环,上下不停。
所述的重力球是一重力势能载体。为固体圆球。它的作用在于下落带动转轮作功。
所述的重力球下落通道是重力球下落运动的轨道。它的作用在于限定重力球运动的线路和方向。
所述的转轮是承接重力球下落产生旋转的传动装置。与普通风轮、水轮的性能相同。
所述的接球槽是一个四边有凸沿的槽型装置。槽中均匀分布至少两个与气囊顶部面积一样大小的方孔,气体升降机中的气囊从孔中升降。它的作用在于接收落下的重力球,并由升降机中飘升的的气囊将其带到集球板。
所述的集球板是一个内凹型的斜坡滑板。它的低端与重力球下落通道连接,它的作用在于集中由气体升降机带回的重力球,并依次再入重力球下落通道。
所述的气体升降机由至少两个气囊和两个液体容器组成一个单元,囊内充氢(氦)气体,液体容器内装水或其他可流动液体。气囊为方形,顶部斜凹,一侧与外壁紧靠。它的作用在于利用气囊的交替上升将重力球托升到下落起点。其特征是:每一气囊与液体容器由一根连气管连接,两个液体容器之间由一根液流管连接,液流管中间设一支点,控制液体的进出。两个气囊均充足氢(氦)气体,两个液体容器一个注满液体,另一个只注入三分之一液体,注满液体的液体容器与相连的气囊处于可飘升状态,只注入三分之一液体的液体容器与相连的气囊由于液体容器内出现真空,囊内氢(氦)气体会经连气管向液体容器泄漏而扁瘪,使之处于不能飘升状态。当可飘升的气囊上升而带动液体容器上升超过设定的支点高度时,注满液体的容器处于高位,其中的液体便开始通过液流管流入只注入三分之一液体的液体容器(此时该液体容器处于低位)中直至注满。这时会出现两个效果:一、先还是飘升中的气囊因其相连的液体容器由于液体流出(流入低位液体容器)而出现真空,囊内的氢(氦)气体会泄漏其中而使气囊扁瘪导致下降;二、处于不能飘升状态的气囊,由于相连的液体容器不断流入液体直至注满而把其中的氢(氦)气体挤回气囊直至鼓胀,导至其飘升。如此,两个气囊便随着与之相连的两个液体容器中的液体相互交替流出或流入而不断交替上升或下降。这样利用气囊的上升就将重力球托升。
所述的连气管和液流管均是软管。
所述的支点是预设在一定高度并挂住液流管的支撑点,它的作用在于控制液体的流出与流入。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一、原理浅显明白;二、结构简单易造;三、工作稳定长久;四、投资极小效益巨大;五、不消耗原料(消耗浮力),不破坏污染环境;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为人们梦寐以求的新能源动力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重力球,2重力球下落通道,3转轮,4接球槽,5集球板,6气体升降机,601(6011)气囊,602(6021)液体容器,603(6031)连气管,604液流管,605支点,60101(601101)进气口,60201(6020101)注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强,未经张金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元件
- 下一篇:顺应高信号电平的输入/输出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