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硅基散热的LED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52198.4 | 申请日: | 2011-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靖;王培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H01L33/64;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 |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散热 led 封装 结构 制作方法 | ||
1.一种基于硅基散热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带凹槽(1-2)的硅衬底(1)、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P电极金属层(3)、焊接金属层(4)、SiO2绝缘层(5)和N电极(6)组成;
凹槽(1-2)的槽壁(1-2-1)为斜壁;凹槽(1-2)的槽底(1-2-2)尺寸等于或大于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的横截面面积;
SiO2绝缘层(5)覆盖于硅衬底(1)上表面,焊接金属层(4)覆盖于硅衬底(1)下表面;
P电极金属层(3)覆盖于SiO2绝缘层(5)表面且为部分覆盖,P电极金属层(3)所覆盖的区域将凹槽(1-2)所在区域完全覆盖;
N电极(6)设置在未被P电极金属层(3)覆盖的SiO2绝缘层(5)表面,N电极(6)与P电极金属层(3)不接触;
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设置在凹槽(1-2)槽底(1-2-2)处的P电极金属层(3)上,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的上端面与N电极(6)之间通过引线(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基散热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的外表面和凹槽(1-2)位置处未被覆盖的P电极金属层(3)外表面涂覆有荧光粉。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的硅基散热的大功率多芯片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硅衬底(1)上按阵列设置有多个凹槽(1-2),每个凹槽(1-2)位置处形成由硅衬底(1)、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P电极金属层(3)、焊接金属层(4)、SiO2绝缘层(5)和N电极(6)组成的结构单元;同一列上的相邻两个结构单元,其中一个结构单元的N电极(6)与另一个结构单元的P电极金属层(3)串联;不同列之间的任意两个结构单元之间绝缘。
4.一种基于硅基散热的LED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为:1)采用光刻工艺,在硅衬底(1)上表面制作出矩阵形式的多个凹槽(1-2);
2)在硅衬底(1)上表面沉积SiO2绝缘层(5);
3)对SiO2绝缘层(5)外表面和硅衬底(1)下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在SiO2绝缘层(5)外表面和硅衬底(1)下表面形成金属层;硅衬底(1)下表面的金属层即为焊接金属层(4);
4)在SiO2绝缘层(5)外表面的金属层上设置多条平行的横向通槽和多条平行的垂向通槽,横向通槽和垂向通槽互相垂直,横向通槽和垂向通槽都不与凹槽(1-2)所在区域相交;横向通槽和垂向通槽将金属层分割为多个矩形块,每个凹槽(1-2)对应一个矩形块,凹槽(1-2)所在区域位于矩形块所在区域内;
5)采用LED烧焊工艺,在凹槽(1-2)内设置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每个凹槽(1-2)处即形成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
6)同一列上顺次相连的三个结构单元A、B、C,A结构单元内的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与B结构单元内的不在凹槽(1-2)区域内的金属层之间通过引线(7)连接,B结构单元内的垂直结构的LED芯片(2)与C结构单元内的不在凹槽(1-2)区域内的金属层之间通过引线(7)连接;
7)在结构单元表面涂覆荧光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硅基散热的LED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SiO2绝缘层(5)的形成,是由硅衬底(1)上表面经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处理而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219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候性柔性饰面砖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搓条式胶囊脱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