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胚泡着床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0115.8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2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霞;黄光英;李靖;徐婧;罗静梅;邓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539 | 分类号: | A61K36/539;A61P15/0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夏惠忠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着床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中草药为原料药物制备而成的促进哺乳动物胚泡着床的药物组合物,具体的指用来治疗不易着床、着床困难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为中心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迅速发展,给广大不孕不育夫妇们带来了希望,然而在该项技术条件较完备的情况下,卵母细胞的回收率和胚胎移植率可达90%以上,而妊娠率却徘徊于30%左右。制约ART的两大因素即“种子”和“土壤”问题。围植入期遗传学优生诊断、显微受精、体外共培养、辅助性孵化、胚胎冷冻技术及供卵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着床前的胚胎质量(种子)问题;着床微环境或者子宫内膜微环境即是指土壤问题,对着床机制的研究和寻求改善子宫内膜着床微环境的药物近几年成为生殖领域的热门课题,其中影响着床的最主要因素是激素水平、内膜厚度、胎盘血管生成和免疫排斥因素。目前,国内外胚胎移植后大都使用黄体酮,其药理作用主要是补充人体孕酮的分泌不足,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使胎儿安全生长,适用于黄体功能不全病例,特别是原发性孕激素分泌不足的女性患者。但是,针对日益增多的人工助孕病例,黄体酮往往无能为力,尤其是国内外学者提出早孕时使用黄体酮制剂可能诱发胎儿畸形,国内外的医药学工作者们更希望从中医药宝库探求有关药物。中医药几千年来对治疗不孕不育、流产和胎动不安等妊娠相关疾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里面极有可能蕴藏着促进着床的良方妙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即是在妊娠用药原则指导下,根据临床经验,并经动物实验筛选和多次反复验证最后确定的优良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提供一种促进胚泡着床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促进胚泡着床的药物是以下述重量份的药材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
黄芪90~600份
续断90~150份
黄芩30~100份
艾叶30~100份。
上述作为原料的药材可以是生品,也可以是炮制品,即可以是蜜炙黄芪,盐炒续断,酒炒黄芩,醋制艾炭。
本发明提供的促进胚泡着床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例称取原料药材黄芪、续断、黄芩和艾叶,分别室温浸泡于60%~85%乙醇1~3天,分别得到各原料药材的乙醇提取物和各原料药材残渣;将各原料药材的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醇挥干后制得各原料药材乙醇提取物流浸膏;
步骤二:将各原料药材残渣混合,每次加入1.5~3倍体积水煎煮3次,混合3次煎液浓缩得原料药材残渣流浸膏;
步骤三:将原料药材残渣流浸膏与步骤一制得的各原料药材乙醇提取物流浸膏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上述制备方法中的原料药材可以为生品或炮制品。可以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按常规方法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本发明药物的剂型可以是煎膏剂、片剂、胶囊、丸剂、散剂、颗粒剂、糖浆剂、合剂、滴丸剂、流浸膏剂、浸膏剂、注射剂、缓释控释剂中的一种。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口服液制剂及服用方法。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煎膏制剂及服用方法。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流浸膏制剂。
本发明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具有明显的促进胚泡着床,提高妊娠率的效果,可用于治疗不孕症、试管婴儿等着床困难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促进胚泡着床的药物组合物,是由黄芪900g、续断300g、黄芩300g、艾叶300g组成,加入5倍体积水室温浸泡15~20分钟,煎煮沸腾后,文火再煎煮约20分钟,倒出煎液,再加入3倍体积水直接煎煮20分钟,混合2次煎液,浓缩成1000ml,加入甜蜜素2g,苯甲酸钠4g,混匀制成口服液剂型,室温贮存。服用方法为自胚胎移植入子宫开始,每天2~4次,每次10~20ml,直至B超检查确诊为临床妊娠。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01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圈型电磁感应式充电用电装置
- 下一篇:电源转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