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9624.9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6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飙;孙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9/96 | 分类号: | F02K9/9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汉增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亚氮 增压 过程 预测 方法 | ||
1.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构建储箱物理模型:
将储箱内从上到下依次划分为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和过热液相区,各区内部温度均匀,饱和液相层区温度为恒处于氧化亚氮气体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饱和液相层区的物理厚度视为零,进出饱和液相层区的物质量及能量均是守恒的,过热液相区与饱和液相区间换热为沸腾换热,沸腾换热率远大于“液-液”导热和“气-液”对流的换热率,气相区与饱和液相层区间换热为自然对流换热,沸腾换热率与自然对流换热率成正比,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和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液相压力与氧化亚氮气相压力相等,氧化亚氮液相及气相总焓仅与温度相关;氧化亚氮气相符合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储箱的内壁满足绝热边界条件;
步骤二、建立微分代数方程组:
按照整个储箱的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过热液相区三部分控制容积,根据开口系统能量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及步骤一中建立的储箱物理模型中的条件,获得包含九方程及九未知数的微分代数方程组:
质量守恒方程:
其中为气相区的质量变化率,为液体蒸发速率,为氧化亚氮质量流率,为过热液相区的质量变化率,单位为kg/s;
对于气相区和过热液相区适用的能量方程
其中为进入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净热量,E为系统总能量,为流出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质量流率,为进入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质量流率,he为流出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比焓,hi为流入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比焓,为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与外界交换净功率;
根据储箱物理模型获得的公式:
PL=PG (6)
其中TS为饱和液相区的温度,PG为气相区压力,PL过热液相区压力,a′为经验因子,A1、A2、A3和a′为常数,取值分别为A1=4.80716087,A2=967.819748,A3=19.6368887,a′=2.1×104;hLV为过热液相区氧化亚氮汽化潜热,QLS表示过热液相区和饱和液相层区的热交换率;
气体状态方程:
其中,TG为气相区温度,ρG为气相区密度,R、B1、B2为常数,取值分别为R=0.08206,B1=3.782,B2=0.04415;
补充方程:
VG+VL=Vtotal (9)
其中ρL为过热液相区密度,TL为过热液相区温度,TC为氧化亚氮临界温度,VG气相区的体积,VL过热液相区的体积,Vtotal储箱的总体积;TC、n、C1、C2为常数,取值分别为TC=309.57,n=0.2882,C1=0.44927,C2=0.27244;
步骤三、求解上述的微分代数方程组,获得储箱内部各区域压力、温度、密度、质量等参数随时间变化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96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