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窗及使用该智能窗的智能窗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9167.3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颖平;冉晓雯;蔡娟娟;张永升;叶佳俊;辛哲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使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窗及使用该智能窗的智能窗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窗系统因具备对环境智能调节的功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和交通运输工具。现有的智能窗系统的传感器一般可自身发报或通过有线的方式将感测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若传感器仅具有自身发报功能而未将感测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则不利于对环境因子作智能化调控。若传感器与控制装置间直接采用线路连接,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及数量,会受到环境的限制。
另外,现有的智能窗系统中,每个传感器需搭配一个控制装置,智能窗与智能窗之间感测信号没有相互传递。以一种车用的智能窗系统为例,其包括多个智能窗与对应的多个控制装置。每一智能窗包括电致变色窗玻璃与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与对应的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光传感器感测车内光线的强弱,并将感测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以利于控制装置调节电致变色窗玻璃的颜色,从而提高车内环境的舒适度。然而,多个光传感器为独立配置,光传感器之间并无信号传递,智能窗系统的控制装置难以对车内的环境进行整体性的调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窗,其具有无线通信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窗系统,其智能窗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感测信号传递,且智能窗系统能对环境因子作整体性的调控。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窗。此智能窗包括窗玻璃、至少一传感器及无线信号收发元件。传感器配置于窗玻璃上,传感器适于感测环境因子并发出感测信号。无线信号收发元件配置于窗玻璃上,并与传感器电性连接,无线信号收发元件适于传递传感器发出的感测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感器为有机无机复合型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型传感器包括至少一透明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无线信号收发元件为由细金属线或透明电极制作而成的天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感器与无线信号收发元件通过透明的导电材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传感器为影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毒气传感器及爆裂气体传感器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窗系统,此智能窗系统包括至少一上述的智能窗及中央监控装置。中央监控装置适于接收无线信号收发元件输出的感测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智能窗系统还包括至少一调节装置,其中中央监控装置适于根据接收到的感测信号操控调节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调节装置为中央空调装置、警报装置、消防装置及电致变色膜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智能窗的数量为多个,各智能窗之间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元件进行信号传递。
本发明的智能窗及智能窗系统的无线信号收发元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递传感器发出的感测信号,因此,无线信号收发元件的安装位置更容易设置而不容易受限于环境或外观因素。另外,当智能窗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智能窗的无线信号收发元件可相互传递和接收各个传感器发出的感测信号,并将收集到的联通的信息传递给中央监控装置。如此,中央监控装置能对环境因子作整体性的调控,从而有利于优化调控效果及节约能源。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智能窗系统
110:智能窗
112:窗玻璃
113:传感器
114:无线信号收发元件
120:中央监控装置
130: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智能窗及使用该智能窗的智能窗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有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9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