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轮和送风机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48645.9 | 申请日: | 2011-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木田琢己;田积欣公;野间富之;井上雄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4D29/32 | 分类号: | F04D29/32;F04D29/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送风机 使用 空气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空气调节机等的室外机的具备轴流、或斜流等叶轮的送风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气调节机中,作为地球温暖化等的应对,节能正在急剧发展,促进设备的低输入化。另一方面,寻求制热舒适性的提高等,室内机、室外机的热交换性能的提高,在热交换器的高性能化的同时,还需要室内、室外的送风机的高效率高性能。目前,从大风量且低噪音的观点出发,室外机的送风机使用轴流式、或斜流式的送风机。但是,为了促进空气调节机的更节能,室外机的送风机也需要低输入化,作为室外机寻求维持规定的风量,并且使送风机的送风效率进一步提高。
图11~图13表示现有的空气调节机用室外单元所搭载的螺旋桨式风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1、图12中,101为螺旋桨式风扇,在安装于风扇旋转轴A的轮毂102上设有同一形状的两个翼103,翼103在相当于风扇旋转中的空气流的流出部的翼后缘部103a设有向与空气流相反方向凹的大致圆弧状、或V字状、或多角形状的后缘凹部103b。另外,一翼103以风扇旋转轴A为中心在180°±5°的范围内以与另一翼103相反的状态配置。例如,一翼103和另一翼103相对于风扇旋转轴A轴对称地配置。104是在螺旋桨式风扇101的排出侧的周围设有翼103和保持规定余隙设置的孔环。
另外,如图13所示,本室外机单元111在单元主体112内收容有平面L形状的室外热交换器113、之前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101、孔环104、风扇电动机114所构成的室外送风回路115、压缩机116、四通阀、倒相器(inverter)等(未图示)。室外送风回路115和压缩机116之间由隔板117隔开。
其次,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旋桨(propeller)式风扇、以及空气调节机用室外单元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利用风扇电动机114经由旋转轴A来驱动螺旋桨式风扇101旋转,并且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13将室外空气导入螺旋桨式风扇101内。此时,通过翼103和设于翼103周围的孔环104施加动压和静压,形成送风作用。另外,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13时,通过压缩机116的动作与在室外热交换器113的管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在此,翼103在相当于风扇旋转中的空气流的流出部的翼后缘部103a设有向与空气流相反方向凹陷的大致圆弧状、或V字状、或多角形状的后缘凹部103b,由此,翼后缘部103a的形状不会复杂化,可以较小地形成翼103的面积,将通过沿着叶尾涡流、即翼的正压面和负压面的空气流的流动在翼后缘部103a的下流部冲突而产生的涡流抑制为较小,来抑制流动损耗的增大。由此,在使螺旋桨式风扇101的转速上升而实现风量的增加时,能够将给予风扇电动机114的负荷抑制为较小,能够实现节能性的提高。
图14~图16表示其它现有的空气调节机用的送风机叶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如图14、图15所示,空气调节用送风机叶轮151在旋转轴中心固定有电动机150的轴,以截面为大致圆锥台状的轮毂153为中心放射状地设有三个薄截面的翼152。而且,如图14所示,在空气调节机用送风机叶轮151的轮毂153的旋转轴中心固定有电动机150的轴,且将其收纳于沿着翼152外周端的旋转轨迹的适宜的外壳159内。
在此,如图16(a)、(b)和(C)所示,对于翼152的半径方向的截面形状,在比中点線E-E附近更外周端6侧由相对于风上侧呈凹形状的曲线构成,在比中点線E-E附近更靠轮毂153侧由相对于风上侧呈凸形状的曲线构成。并且,在比中点线E-E附近更外周侧为相对于风上侧呈凹形状的曲线的曲率半径按翼152的前缘154侧的半径方向截面部、翼152的弦长的中央附近的半径方向截面部、翼152的后缘155附近的半径方向截面部的顺序,其值增大。即,在设翼152的前缘154侧的半径方向截面部的曲率半径为r1、翼152的弦长的中央附近的半径方向截面部的曲率半径为r2、翼152的后缘155附近的半径方向截面部的曲率半径为r3时,曲率半径的大小的关系为r1<r2<r3。
其次,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用的送风机叶轮的作用进行说明。通过利用电动机150使空气调节机用送风机叶轮151旋转而产生送风作用,此时,通过翼152和设于翼152的周围的孔环159施加动压和静压,形成送风作用。而且,通过上述的构成,从风下侧即翼152的压力面158朝向风上侧即负压面157,产生通过翼外周端156和外壳159之间的泄流。由此,通过翼2自体自身的上述凹状的曲线部促进在翼152的外周附近的负压面157产生的叶梢涡流(翼端涡流)的生成,实现低噪音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6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