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器件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48434.5 | 申请日: | 2011-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4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釜森均;林惠一郎;奥定夫;藤田宏之;塚越功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形成有贯通电极的基板上安装了发光元件的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对于发光元件、特别是能够以低电压、低功耗驱动的LED元件,由于发光亮度和发光寿命得到了改善,因此已经被用于室内灯、汽车照明、液晶面板的背光等中。近年来,在安装LED元件的基板材料中使用了玻璃材料。玻璃材料能够防止从外部浸入水分及污染物质,且气密性高。并且,玻璃材料的热胀系数与构成LED元件的硅基板接近,因此安装面及接合面的可靠性高。并且,由于玻璃材料便宜,因此能够抑制产品的成本上升。但是,由于玻璃材料的散热性能低,因此,因LED元件自身的发热而导致LED元件的发光效率降低。因此,需要采用能够高效地散热的构造。
因此,在日本特开2007-4278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在玻璃基板上设置贯通电极、且在该贯通电极上安装LED元件的结构。图5是示意地表示在玻璃基板2上安装了两个LED元件的发光器件的截面图,它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1。在平坦的玻璃基板14上形成有三个贯通电极7。在贯通电极7上设置有金属化电极13,并且在两个贯通电极7的金属化电极13上分别安装有LED元件3。LED元件3的下表面的施加电极经由金属化电极13与贯通电极电连接,LED元件3的上表面的施加电极经由引线4和金属化电极13与未安装有LED元件3的贯通电极电连接。在玻璃基板14的下表面上,以与贯通电极7电连接的方式形成有端子电极8。因此,能够从形成在下表面的一对端子电极向LED元件3提供电力。
在平坦的玻璃基板14的上表面上,以围着LED元件3的方式设置了形成有开口部6的Si基板15。Si基板15与玻璃基板14的表面进行了阳极接合。Si基板15的内壁面是倾斜的,且在表面上形成有反射膜。LED元件发出的光在反射膜上反射,作为具有指向性的光向上方射出。LED元件中生成的热量经由贯通电极7和端子电极8向外部释放。
这里,在专利文献1中,在平坦的玻璃基板14上形成有贯通电极7,并在其表面上形成了由多个金属层构成的金属化电极13。金属化电极13利用光刻工艺或剥离工艺而形成为期望的形状。之后,将形成了开口部6的Si基板15接合到玻璃基板14上。然后,安装LED元件3,并在开口部6中填充密封件5。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金属化电极是通过溅射法形成多个金属膜而制成的,因此工艺费用高。并且,在光刻工艺或剥离工艺中,要求基板表面是平坦的,只有在玻璃基板的上表面上形成了金属化电极之后,才能将具有开口部的Si基板贴附到玻璃基板上。因此,对于在形成于基板表面上的凹陷部的底部具有贯通电极的结构而言,不能设置金属化电极,仅能够在贯通电极的露出表面上直接进行引线的接合。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光设备,其具有:形成有贯通电极的基板;以及与贯通电极电连接的发光元件,其中,在贯通电极的从基板露出的表面上,设置有由纳米金属粒子形成的连接用电极,通过连接用电极将发光元件与贯通电极电连接。这里,作为纳米金属粒子,可以使用纳米银粒子、纳米金粒子、纳米铜粒子、或者这些粒子中至少两种粒子的混合物。
而且,连接用电极形成为包含:贯通电极从基板露出的表面区域;以及该表面区域周边的周围区域。而且,连接发光元件与连接用电极的引线被接合到周围区域中。
并且,在基板的表面上设置了比该表面低的凹部(贯通电极在该凹部中露出),连接用电极设置在该凹部内。
而且,在发光元件上形成有用于施加电压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与第1电极对应地存在第1贯通电极和第1连接用电极,与第2电极对应地存在第2贯通电极和第2连接用电极,并且,第1电极与第1连接用电极通过导电件连接,第2电极与第2连接用电极通过引线电连接。或者,第1电极与第1连接用电极进行了Au/Sn共晶接合,第2电极与第2连接用电极通过引线电连接。
另外,贯通电极可通过向开设在基板中的贯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而形成。并且,也可以以覆盖发光器件的方式提供密封件。而且,也可以使用具有凹陷部的形状的基板,将贯通电极形成在凹陷部中,将发光元件载置在凹陷部的底面上,将密封件提供到凹陷部中。
并且,也可以通过倒装键合法来连接发光元件与连接用电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具体例的发光器件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具体例的发光器件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具体例的发光器件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具体例的发光器件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发光器件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筒形非水电解质电池
- 下一篇: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