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纤维的施工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48327.2 | 申请日: | 2011-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0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E04C5/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纤维 施工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纤维增强材料领域的一种新型工艺,特别是一种内置纤维的施工工艺。
二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各类建筑的安全,需要尽量提高其构件的韧性、抗裂性、抗疲劳性等。为此,出现了在构件内添加纤维的方法。通过在混凝土或石膏等材料制成的构件内布置纤维,可以明显地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如塑性纤维改良混凝土(专利号01811852.6)、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02114053.7)、高强度纤维石膏平板(专利号96118318.7)等。但这些新技术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受施工过程的影响而难以控制纤维的分布状况,不容易实现预期的分布形态,从而大大影响了应用效果。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内置纤维的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①、加工一个栅格型模具,栅格的各杆为细槽型结构,横向杆和纵向杆的长度分别对应构件的两方向尺寸。
②、在各杆的细槽内布置细金属丝,在各杆交叉的位置处通过金属丝来绑扎固定纤维。
③、在栅格型模具的细槽内灌注水泥浆或石膏浆,待其固化后进行脱模,形成带纤维的细栅格。
④进行构件浇注成型,待搅拌、振捣等工序完成之后,向其内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地插入若干个带纤维的细栅格,使其与构件一起固化形成整体。
所述的纤维,是指用钢材、木材、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制成的细长型杆件。
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实现构件内部的纤维定位,达到预定的分布状态,避免搅拌、振捣等工序对纤维分布的破坏作用,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构件的韧性、抗冲击能力、抗裂性、抗收缩徐变能力,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方法本身实施简便,易于推广。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栅格型模具的示意图。
附图2为布置金属丝和纤维后的模具示意图。
附图3为脱模后的细栅格。
附图4为栅格内嵌在块体后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分析结构内各构件的受力状态,确定各处纤维的布置方向,进而确定所需的细栅格数量、位置和纤维的数量、位置,以及纤维的具体尺寸、材料和形状。
然后对应加工栅格型模具1,栅格的各杆为细槽型结构,横向杆和纵向杆的长度分别对应构件的两方向尺寸。在各杆的细槽内布置细金属丝2,在各杆交叉的位置处通过金属丝2来绑扎固定纤维3。纤维3可以选用钢材、木材、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制成,形状可以为螺旋形、异形等。
在各栅格型模具1的细槽内灌注水泥浆或石膏浆4,待其固化后进行脱模,形成带纤维3的细栅格。
开始浇注构件5,待搅拌、振捣等工序完成之后,向其内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地插入若干个带纤维3的细栅格,其将与构件一起固化形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