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锌氧动力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46947.2 | 申请日: | 2011-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3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徐献芝;余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献芝;余国兴 |
| 主分类号: | H01M12/06 | 分类号: | H01M12/06;H01M2/02;H01M2/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上的,成本低廉,无限循环使用的锌氧电池。
背景技术
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将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造成永久的损坏,从分子层面看,可以直观的理解,过度放电将导致负极碳过度释出锂离子而使得其片层结构出现塌陷,过度充电将把太多的锂离子硬塞进负极碳结构里去,而使得其中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所以导致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很多的处于不能循环使用的状态。
锌和铁、铝一样,是地球上储量最多的矿物质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锌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利用锌氧电池无限循环的使用特征,其开发以及使用的成本极其低廉,甚至可达到最原始的铅酸电池的成本,具有容量大,输出电压,电流平稳,重量轻,无污染,价格低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电动车上的工业化、容量大、造价低,无限循环使用的电池。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主要由盖板,风扇页、壳体构成,盖板的边缘上设置一弹簧,盖板下安置一风扇页,风扇页中心轴处设有一空洞,风扇页下设置一电机,壳体内设有至少四层以上的单体电池板,电机一端与风扇页中的空洞处相连接,电机另一端镶嵌于单体电池板中心内侧,弹簧穿过风扇页的边缘,内嵌于壳体内壁上,壳体下底端设有底盘。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壳体可设置于圆柱状,长方体状。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具有容量大,输出电压,电流平稳,重量轻,无污染, 价格低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产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产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由盖板1,风扇页2、壳体5构成,盖板1的边缘上设置一弹簧2,盖板1下安置一风扇页3,风扇页3中心轴处设有一空洞,风扇页3下设置一电机4,壳体5内设有至少四层以上的单体电池板10,电机4一端与风扇页3中的空洞处相连接,电机4另一端镶嵌于单体电池板10中心内侧,弹簧2穿过风扇页3的边缘,内嵌于壳体5内壁上,壳体5下底端设有底盘6,壳体5可设置于圆柱状,正方体状。
当打开盖板1的时候,有空气进入到壳体5内,发动电机4,使得风扇页2转动,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到壳体5中,壳体5内的单体电池板10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时,锌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荷,从而供电。
锌氧电池是由锌粉,碳电极和氢氧化钾溶液及配套小型氧气瓶等组成,当瓶中氧气受控进行平衡释放,与碳电极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通过导线使得电机运转。其中锌粉是负极,碳电极是正极。锌粉氧化反应结束后,变成氧化锌,电量用尽,再经回收、电解,还原成锌粉和氧气,这样就做到了无限循环使用,无任何排放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献芝;余国兴,未经徐献芝;余国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6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光伏发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灯灯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