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追踪式太阳能集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44091.5 | 申请日: | 2011-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5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峰;齐日生;刘子坤;张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J2/38 | 分类号: | F24J2/38;F24J2/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刁玉生 |
| 地址: | 1013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追踪 太阳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追踪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室外设置追踪集热装置,室内设置储热水箱;追踪集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光敏传感器、翻转驱动机构和控制电路,储热水箱与太阳能集热器通过输水管道连通。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越来越重视。建筑门窗作为建筑功能性材料是外墙和室内装饰的一部分,其不仅要有采光、通风、防风雨等基本功能,还要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腐等功能。特别是具有节能、环保、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高性能的节能门窗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社会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生活。中国专利02276416.X公开了一种窗墙式太阳能集热器,它包括窗框和集热空心排管,在窗框上固定有双层玻璃,集热空心排管设在双层玻璃的夹层之中并固定在窗框上,在窗框上还设有与集热空心排管相连通的连接管。该实用新型不仅具有吸收太阳能的集热功能,而且还具有隔音、保暖、透光;并且具有散热少、热效率高的优点。但因受到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要想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太阳能集热器的光照角度和光照时间是两个重要因素。目前的安装方式不易随时调节太阳能集热器的受光角度,太阳能利用不充分。所以,需要提出一种自动追踪式太阳能集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追踪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室外设置追踪集热装置,室内设置储热水箱;追踪集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光敏传感器、翻转驱动机构和控制电路,储热水箱与太阳能集热器通过输水管道连通。本发明的追踪集热装置自动追踪太阳光,延长了光照时间,提高了集热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追踪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室外设置追踪集热装置,室内设置储热水箱;所述追踪集热装置包括安装架、太阳能集热器、光敏传感器、翻转驱动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两端设有上半轴和下半轴,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安装架转动安装;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动力连接;所述储热水箱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输水管道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追踪集热装置自动追踪太阳光,始终保持太阳光直射到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面上,有效地延长了光照时间,提高了集热效率。
2、本发明的追踪集热装置上设置锁止机构,消除风荷载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影响。
3、本发明的储热水箱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斜上方,传热介质(水)在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水箱之间自然循环,提高集热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方便的安装于建筑窗的外侧,维护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太阳能集热器在待机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太阳能集热器在上午时段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太阳能集热器在中午时段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太阳能集热器翻转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太阳能集热器在下午时段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锁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7的A部放大图);
图9是锁止盘的示意图 (图8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发明的自动追踪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室外设置追踪集热装置2,室内设置储热水箱3;所述追踪集热装置包括安装架21、太阳能集热器22、光敏传感器23、翻转驱动机构24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中设置微电脑控制器,其中固化有控制程序。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两端设有上半轴和下半轴,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安装架转动安装;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动力连接;所述储热水箱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输水管道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4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