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医临床辨治能力训练平台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43888.3 | 申请日: | 2011-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8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汪悦;金桂兰;孙丽霞;朱垚;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医 临床 能力 训练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电子化教学训练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中医临床辨治能力的培养。
背景技术
中医的临床辨治主要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的任务是防治疾病,益寿延年,而如何正确的辨治则是防治疾病、预防早衰的基础。对病证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有效防治的前提。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完整的诊病体系,即四诊——望、闻、问、切,辨证与辨病。中医学所具有的独特诊断方法与对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认识,自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对国外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学在诊察患者时,主要依据患者的自我感觉与外在表现,将四诊所获得的各种模糊信息(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对患者整体状态(证候)的认识;这种整体、动态的观念体现在诊断上的重点侧重于辨证,显示出中医在医疗实践方面的卓越思想。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由于中医体系的复杂,想要尽快的掌握中医临床辨治的关键在以前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古时都是采用的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如何能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中医学临床辨治的学习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中医临床辨治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时间长、能力提高比较缓慢、模式单一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中医临床辨治能力训练平台,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缩短了培养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临床辨治能力训练平台,所述的训练平台由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三部分组成,所有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内;
所述的管理员模块采用常规的C/S结构,利用管理员客户端来根据学校教学实际需要创建或删除教师和学生的账号、设定相应账号的权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和不同教师账号和学生账号的操作权限;
所述的教师模块采用常规的C/S结构,利用教师客户端进行学生信息的查询以及相应的教学安排,进行医案的采集、通用医学资料的录入、考试和练习设置、试卷批阅;
所述学生模块采用B/S结构,使用浏览器直接打开进行包括课程申请、练习、考试和成绩查询操作。
所述的医案的采集分为名老中医疑难杂病医案和常见病、多发病医案;其中名老中医疑难杂病医案为按照病史、病机、选方用药三个中医辨治要素录入相应的数据;常见病、多发病医案为病史和辅助检查两类数据的录入,所述的辅助检查数据包括常规的西医检测数据、图像。
所述的通用教学资料为中医临床辨治中常用的各相关体征数据、检测数据。
所述的医案采集和通用医学资料共同组成病例库。
所述的考试和练习设置是通过从病例库中选取合适的病例作为试题,然后,通过对选取的病例进行相应的提示设定来设定考试难度,提示越少则难度越多。
所述的试卷批阅是通过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或医案练习结果与病例库中的正确数据进行比较相一致的则得分,不一致的则扣分。
所述的通用医学资料包括常用的中医针灸、推拿手法的视频资料、舌相诊断资料、名老中医诊疗视频。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医临床辨治能力训练平台是从中医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辨治思维能力而开发的一套系统。其中不但包含有按照现代中医、中医教学模式组织的常见病、多发病内容,也包含有名老中医对疑难病症进行诊疗的珍贵资料。
本发明的训练平台有效的将传统中医临床辨治的各要素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在了一起,教师模块和管理员模块采用C/S结构,学生模块采用B/S结构,采用aspx + sql2005的程序设计,所有的资料均存放在服务器上,而教师及学生则可以通过客户端或浏览器在Internet上访问服务器。学生和老师使用本训练平台后,在教学与学习中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动。这样的话,教师可以随时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资料的上传、安排考试和批改试卷,而学生也可以随时在实验室、宿舍或者家中进行自学、自测及考试。这就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用局限于仅在课堂上,既方便了教师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又可以达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38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