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销插入式定位装置及其张紧定位圆销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3302.3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仲;马建芳;梁敏谦;沈灿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9/02 | 分类号: | F16B19/02;B25B11/0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7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入 定位 装置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紧定位圆销。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销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圆销插入式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中,尤其是汽车制造中,通常在安装车门等配件时使用定位销插入车身的定位孔进行定位,定位销为定直径的圆销,定位销与定位孔为间隙配合,如定位孔直径为25mm时定位销直径取24.7mm。由此而产生的尺寸偏差将会传递到所安装的配件如车门铰链,导致配件安装精度不足,使配合波动较大,在线调整较为困难,有时还需要线外进行返修。另外定位销与定位孔配合时直接插拔,多次使用后定位销会受到磨损,影响其与定位孔的配合精度,进而车门铰链等配件的安装精度,使得车门等配件装配后需要二次调整,影响生产效率。二次调整时通常已拆除夹具,需要单手调节车门的位置,单手调节螺栓,难度比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定位精度并减少销磨损的张紧定位圆销。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可提高定位精度并减少销磨损的圆销插入式定位装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张紧定位圆销,所述张紧定位圆销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销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张紧定位圆销具有三个彼此分离的销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销瓣的截面为扇形或半环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销瓣外侧弧面的圆心角之和小于36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销瓣的周向弧度相同。
为了克服现有车门定位夹具的技术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销插入式定位装置,所述圆销插入式定位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销瓣的张紧定位圆销、与所述销瓣的根部固定连接并使所述销瓣沿径向移动的伸缩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张紧定位圆销具有三个彼此分离的销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销瓣的截面为扇形或半环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销瓣外侧弧面的圆心角之和小于360°,所述各销瓣的形状规格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伸缩装置是气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张紧销的销瓣合拢即是使张紧销紧缩变小,从而可以轻松伸入定位孔,然后张开张紧销的销瓣使张紧销与定位孔紧合,保证张紧销与定位孔之间没有缝隙,提高定位精度,保证夹具的定位精度以及稳定性,从而保证车门铰链等配件的安装精度,减少车门二次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产品品质波动。车门一次性安装精度达成率从5%提高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四门一次性安装的精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返修成本,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张紧销与定位孔配合的动作是张开闭合,基本不会产生表面磨损等不良问题,延长了定位销的使用周期,并进一步保证定位销的定位精度,减少二次调整和返修的几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的张紧销还可应用到车身其它部位的焊接夹具,提高夹具定位精度,是焊接或其他安装的工艺精度得到提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张紧定位圆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圆销插入式定位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张紧定位圆销10,所述张紧定位圆销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销瓣12。张紧定位圆销10又称张紧销,或称定位销。将张紧销的销瓣12合拢即可使张紧销10紧缩变小,张紧销10的外围尺寸则小于定位孔的直径,从而可以轻松伸入定位孔内,然后通过驱动装置张开张紧销的销瓣12使张紧销与定位孔紧密配合,此时定位销10的外围尺寸等于定位孔的直径,保证张紧销10与定位孔之间没有缝隙,提高定位精度,保证夹具的定位精度以及稳定性,实现精确定位。使用该定位销10作为配件制作定位夹具,以定位夹具辅助安装车门可以大幅度提高车门铰链等配件的安装精度,从而减少车门二次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产品品质波动。车门一次性安装精度达成率从5%提高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四门(四个车门)一次性安装的精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返修成本,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3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