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对行波测距装置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2652.8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5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甄威;陈卫;黄震;刘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7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行波 测距 装置 技术 性能 进行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流行波测定故障点位置的技术,是一种对行波测距装置进行检测和试验的方法,涉及行波测距装置中电流互感器行波传变特征的表述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学者在输电线路故障行波理论研究上取得进展,随后将行波研究推向应用领域。90年代中期,第一台国产行波测距装置在电网投入运行。90年代后期,行波测距技术进入推广应用阶段。由于行波测距装置对高阻故障具有良好的故障点定位能力,使行波测距技术成为高压、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故障点定位的重要手段。在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中,由于传统阻抗法失去应用条件,更使行波测距成为唯一可用的故障点定位手段。
与行波测距技术取得显著进步不同,行波试验技术明显落后于行波应用技术。在行波测距装置已经运行十余年后,行波试验技术仍然是一片空白,至今国内仍然未能形成对行波测距装置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手段。
缺少试验手段使用户无法发现行波测距装置的技术缺陷,也使研究、设计人员缺少改进产品质量的动力。解决行波试验手段问题,成为推动国内行波技术进步的必然需求。
本文中技术术语说明如下:
行波测距技术:在本发明中,“行波测距技术”指利用输电线路故障时产生的电流行波和/或电压行波测定故障点位置的技术。
行波测距装置:实现行波测距技术的装置称为“行波测距装置”。
行波试验技术:“行波试验技术”指利用仿真方法模拟输电线路故障时行波测距装置输入端感受的电流行波和电压行波并形成“行波试验数据文件”,用行波再现设备将“行波试验数据文件”转变成模拟量行波信号并注入行波测距装置,对行波测距装置工作性能进行检验的试验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行波测距装置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通过描述电流互感器行波传变特性,实现输电线路故障电流行波传播全过程仿真,利用行波再现装置可以将仿真结果还原为模拟量行波试验信号,完成对行波测距装置的性能检验。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对行波测距装置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用于模拟被试电流互感器的行波传变特性的传递函数H(s)的建立步骤如下:
a1)被试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绕组连接宽带电流源,宽带电流源的频率范围为50Hz-200KHz输出电流不小于10A,被试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位置上均设置有高频探头,两个高频探头的信号输出端分别接至双通道示波器的信号输入端,用以测量被试电流互感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b1)利用宽带电流源向被试电流互感器原边注入频率为50Hz的试验电流,读取原边绕组电流i1、副边绕组电流i2的峰值,获得试验频率f下被试电流互感器变比kCT(f)及i2超前i1的角度θCT(f):
式中,
f:试验电流的频率,单位:Hz;
kCT(f):试验电流频率为f时,电流互感器原副边电流幅值比;
i1_p:试验频率为f时,电流互感器原边电流峰值,单位:安培;
i2_p:试验频率为f时,电流互感器副边电流峰值,单位:安培;
T1:试验频率为f时,原边电流过零点时刻,单位:秒;
T2:试验频率为f时,副边电流过零点时刻,单位: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26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后向学习的动态多属性服务选择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振动模态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