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动式吸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2628.4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5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杜诚;汪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动 式吸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沫机,尤其是一种脉动式吸沫机,属于水处理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生物池水面上经常会有一些含污泥的泡沫浮在水面上。若这些浮泥泡沫不能及时去除,风吹日晒后将形成干化的浮泥,在水面上越积越多、越积越厚,甚至盖满整池水面,成为苍蝇滋生地,并释放臭气,造成环境污染。
以往,去除这些浮泥泡沫通常靠人工打涝或用水喷洒冲散,其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97234800.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消沫器,用于曝气池消泡,由电动机、联轴器、主轴、机架、轴承座、上轴承、下轴承、上轴承盖、下轴承盖、轴套、密封箱、密封箱压盖、密封件、挡板、叶轮、消沫箱、吸沫罩构成,在电动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形成一定的负压,曝气池表面上的泡沫被吸入消沫箱内,消除泡沫。该专利技术采用机械方式消除泡沫,具有一定的消沫效果。但据申请人了解,现有吸沫机存在的常见问题之一是:由于浮泥泡沫质量较小,往往容易在吸沫机吸口上方“搭桥”堆积,从而出现吸沫机只吸水不吸泥的现象,导致吸沫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有效消除泡沫在吸口上方堆积、从而保证吸沫效果的脉动式吸沫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脉动式吸沫机包括吸沫口在上出水口在下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周围与一组沿圆周均布的浮筒固连,所述导流筒的筒底装有电机带动朝下排水的叶轮,所述浮筒的上部高出水平面。
当所述导流筒内充满水且吸沫口与水面齐平时,所述叶轮运转时产生的排水推力与所述吸沫机的浮力之和大于所述吸沫机的重量。
这样,当叶轮停运时,由于排水推力消失,吸沫机下沉,导流筒的吸沫口将处于水面之下,直至浮筒的浮力增加与吸沫机的重量相平衡;而叶轮运转产生排水推力后,吸沫机收到的反作用力将使其逐渐上升,直至导流筒的吸沫口与水面齐平;当导流筒上升至吸沫口略高出于水面后,由于外围的水被阻隔不能进入筒内,其上方的泡沫浮泥将被全部吸入,之后筒内的水量不断减少,随着筒内水位的下降,导流筒被排空的容积加大,浮力增加,吸沫机整体将继续上升;当导流筒内水被基本排空时,吸沫口升出水面达到一定高度,叶轮因导流筒内的污水被排空,排水推力瞬间消失,原有平衡被打破,吸沫机立刻下沉,导流筒吸沫口因迅速下沉而没入水面以下,与此同时,导流筒外的污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迅速从叶轮与导流筒出水口间隙涌入筒内,从而周而复始,不断脉动沉浮。
在此过程中,当吸沫机向下运动时,导流筒吸沫口没入水下,其原来位置的水面迅速被周围的泡沫浮泥填充;当导流筒吸沫口在升至水面时,捕捉到水面上的泡沫浮泥被收入筒内后送入水下。由于浮泥中的空穴被水填充后,其比重大于池中污水的比重,因此污泥沉入水中后部再上浮。并且,本发明的吸沫机在升降运动过程中,对其上方和周边水体将产生“冲击波”,同时导流筒和浮筒对浮泥块将产生撞击作用,从而有效打散泥块,破除“搭桥”,因此彻底消除吸水不吸泥的现象,始终保持理想的吸沫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工作状态之一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工作状态之二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工作状态之三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工作状态之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脉动式吸沫机用于及时自动去生物池中的含浮泥泡沫,防止浮泥在水面上聚积,保持水面清洁。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导流筒1具有在上喇叭口形吸沫口1-1和在下的减缩出水口1-2,这样吸沫和排水效果最好。导流筒1周围通过径向延伸板3与三只沿圆周呈“品”字均布浮筒2固连,因此平衡性良好。浮筒2的形状为下部圆柱顶部圆锥,其上部高出水平面,外侧由牵引绳6牵引定位。导流筒1的筒底装有潜水电机4带动朝下排水的叶轮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26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