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39988.9 | 申请日: | 2011-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1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张建业;王影花;王进;张晶园;宋晓慧;姜为华;方静;唐建文;李昕;刘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66 | 分类号: | G01N27/66;G01K7/4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薄膜 电极 传感器 | ||
1.一种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由内表面粘接有分布着碳纳米管薄膜的基底以及设有透气孔的电极构成;第二电极由中心设有引出孔的引出极极板构成;第三电极由板面设有盲孔的收集极构成;该三个电极分别通过绝缘支柱相互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电极中相邻两个电极间的极间距为30~2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极板正对面积为0.01~17mm2,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极板正对面积为0.01~190m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极表面的透气孔为1~4个,在电极内侧表面粘接的基底上附着有碳纳米管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引出极中心设有1~4个引出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收集极盲孔与第二电极的引出孔相对应,盲孔的数量为1~4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柱分布于三个电极内端面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中设有透气孔的电极板面、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均采用硅片材料制作,第一电极中设有透气孔的电极和第三电极内侧面、第二电极的两侧面均设有金属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以及引出孔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为圆柱体、圆锥体、3~6棱柱或棱锥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998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向接头扣件
- 下一篇:装载机新型液压油路集成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