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烟气中NO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39828.4 申请日: 2011-02-14
公开(公告)号: CN102631933A 公开(公告)日: 2012-08-15
发明(设计)人: 齐文义;袁强;秦如意;王龙延;黄新龙;郝代军;刘淑芳;王洪彬;王少锋;胡艳芳;赵智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主分类号: B01J23/89 分类号: B01J23/89;B01D53/86;B01D53/56
代理公司: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代理人: 郭中民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脱除 烟气 no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烟气中NO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烟气中NO(一氧化氮)的脱除主要采取燃烧后处理的方法。由于烟气中的NOx(氮氧化物)绝大部分是NO,因此对NOx的脱除实际上就是对NO的脱除。工业上脱除NO应用的主要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其中SCR技术是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即脱除氮氧化物)技术。SCR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添加合适的还原剂,将NO选择性地还原为无害的N2而释放。根据还原剂的不同,可分为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技术、碳氢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NO(HC-SCR)技术和一氧化碳选择性催化还原NO(CO-SCR)技术。其中,NH3-SCR技术是固定源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SCR技术的关键是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以适用于高硫、高尘为主要特征的应用环境。该技术催化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一是贵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Pt、Pd、Rh和Au等,通常被负载在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锆上。这类催化剂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还原剂主要是甲烷、氨和轻烃,主要应用于汽车尾气中NO的处理。二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在ZSM-5分子筛上用Cu、Co等金属进行离子交换、以碳氢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这方面的文献,参见G.P.Ansell等人发表于《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杂志1993年第2期第81~100页上的“Mechanism of the lean NOx reaction overCu/ZSM-5”,以及美国专利USP5149512等。三是近年来出现的将金属氧化物负载在TiO2、Al2O3、SiO2或ZrO2等载体上作为SCR催化剂,以氨或尿素为还原剂。这方面的文献,参见CN101676019A、USP4925825等。

上述SCR催化剂的价格普遍较高。为此,《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2009年第7期“FCC废弃物催化NH3还原NO的试验研究”一文,介绍了以FCC废弃物为催化剂、NH3为还原剂催化还原烟气中NO的方法。FCC废弃物即FCC废催化剂,FCC是指石油加工工业中的催化裂化工艺。试验选用辽河石化公司的FCC废催化剂,比表面积为78m2/g,主要金属含量(质量百分数)为Ni1.49%,V0.45%,Fe1.02%,CuO.01%。试验时用40~80目筛子对废催化剂进行筛分,筛分后测得的平均粒径为45.2μm。利用内径为27mm的石英管固定床反应器测定FCC废催化剂的反应活性。FCC废催化剂的用量为10g;使用的气体包括NO(1.00%的标准气体,Ar为平衡气)、NH3(1.03%的标准气体,Ar为平衡气)、O2(≥99.5%)、CO2(≥99.95%)、CH4(5.01%的标准气体,Ar为平衡气)、Ar(≥99.5%);反应气体总流量为600mL/min。试验考察了温度、NH3浓度、NO浓度、O2浓度、SO2浓度以及加入CH4对FCC废催化剂催化脱NO效果的影响。

上述的方法使用FCC废催化剂,费用很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NO的转化率较低,只有60w%多(除去NH3浓度在0.15%~0.38%范围内的试验)。二是烟气中SO2的存在会大大降低NO的转化率。三是以NH3为还原剂会存在下述一些缺点:①NH3用量控制需要极为精细。如果注入的氨过多将导致所谓的氨穿透(氨穿透是指氨的用量超过氮氧化物转化所必需的数量,多余的氨随烟气排放出来),排放出来的氨比排放出的NO更有害;②用量过多的氨经过氧化,可能导致NO的生成;③如果NH3不是就地生产的话,就必须要运输和储存;运输、储存NH3的过程中安全环保的要求很高,必然导致投资和操作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9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